「讓市場在資源配置日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也應體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上。
中鐵建墨西哥高鐵項目橫生變數的新聞漸漸冷卻,而所謂「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之議蜂起。在此大背景下,中鐵建案例自不應輕輕放過,而應持續關注和反思。
11月7日,中國企業業已中標的墨西哥高鐵項目推倒重來。國內輿論紛紛為中國企業叫屈。墨方出爾反爾,難辭其咎。但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不能再繼續輕視風險。
培尼亞總統出下策 撤銷投標結果
事情的原委並不複雜:墨西哥政府欲興建國內首條高速鐵路,2014年8月發起招標。由於急於在培尼亞總統2017年任期結束前完成這項工程,墨國政府僅給出2個月的招標期限。包括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德國西門子等國際鐵路巨頭在內的十多家公司,都因時間倉促而退出競標,只有中鐵建牽頭並包含墨西哥當地企業的聯合體在10月底提交了標書。11月3日,墨政府宣布,花落中鐵建聯合體。但是,墨國內反對派議員質疑招標過程不夠公正透明,又有媒體爆出參與中鐵建聯合體的墨西哥企業與總統有利益往來。另有突發政治事件極須應對的培尼亞總統,為防止高鐵項目爭議進一步發酵,在11月7日做出撤銷投標結果的下策。
因國內政治原因反悔已有承諾,墨政府自要為誠信失分付出代價。不過,墨方僅宣布了中標結果,雙方尚未簽署任何正式合同,在此階段改變主意的情況並不罕見,因其「中國高鐵走出去第一大單」的概念,觸動了國人的敏感神經。
有效的風險管控,本是跨國投資上路的「駕照」。投資必先做盡職調查。項目隱含的政治風險,正是盡職調查的主要內容:決策者的可信度,政治反對派或利益團體是否可能阻撓項目進程,當地合作方是否信得過、是否有污點,都應一一考察。墨西哥屬於投資風險偏高的欠成熟市場。此番風波的引爆點,恰是媒體挖出中鐵建聯合體中的墨西哥企業曾贈予總統豪宅。當前,培尼亞總統試圖推進全方位的經濟改革,特別是打破能源部門壟斷,反對派攻其軟肋,應屬意料之中。
培尼亞總統(圖左)推翻高鐵項目,其後被媒體挖出曾收取墨西哥企業贈予豪宅。(亞新社圖片)
中國企業何以能夠勝出海外投標?
有人會說,中國企業國際經驗尚淺,怎麼能要求其對東道國有深入認識?可惜風險往往降臨準備不足的人。跨境投資要獲得成功,門檻就是這麼高。為什麼中鐵建能夠靠「400人的標書制作團隊,一天24小時連軸轉」快速完成標書參與競標,而其他富有經驗、對這一項目也表示興趣的跨國企業做不到?原因恐怕不只是其他對手不如中國企業能吃苦,而是他們不願懷僥倖心理,降低對風險的容忍度。
中國企業海外投標往往能以低價勝出,其中就有低估風險溢價的成分。風險管控失效更可能不是「不能」,而是「不為」。中國海外工程與投資的主體為大型國企,常自認為有外交渠道保駕護航,而輕視風險管控的重要性。一旦出現商業危機,到頭來,還是中國納稅人集體支付成本。也正因如此,中國海外投資縱使千方百計樹立「純商業」的形象,仍難以擺脫他國對商業之外意圖的揣度。
另外,項目本身的商業風險也須審慎。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羅的高速鐵路項目里程長於京津高鐵約100公里,但建設概算反而更低,有專家據此估算,中鐵建倘若承擔此項目,將有虧損可能。而且據標書所定,墨西哥高鐵運營前五年,中鐵建還須提供運營服務,其中尚有運營能否如設想贏利的疑問。所有這些風險都沒有動搖中鐵建的企圖心。
現階段中國對外投資的風險
當前,中國面臨三重對外投資衝動:外匯儲備居高不下,需要在美國國債之外作分散投資,期待獲得更高回報;國內過剩產能期望輸出得以消化;國企管理者期望海外項目收獲政績積分。如果管理不好衝動,就可能導致冒進。回望過去幾年在海外被叫停的幾個重大項目,一再說明,應對發展中國家政治風險的「大概率」事件,僥倖往往以眼淚收場。政府與國企之間如影隨形的關係,增大了一些東道國抵觸中國企業的政治風險。更重要的是,正是這一層關係,放大了軟預算約束的後果。中鐵建承包沙特麥加輕軌項目,實際工程量比預計量大增,巨虧41.53億元,便是典型例證。墨西哥高鐵項目85%資金由中資銀行提供,一旦發生不測,風險還必然向中國金融領域外溢。
據報道,上周,中鐵建簽下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商務合同,總金額119.7億美元。中鐵建還將繼續參與新一輪墨高鐵競標。其身後,還有大批國企整裝待發,奔赴世界各地。「走出去」是大勢所趨,國人期盼它們成功。當務之急是,劃清在「走出去」上政府與企業的邊界:政府有責任保護本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但在市場競爭中,政府後撤一步,企業才可能嚴肅防範風險。企業的投資決策應基於商業邏輯。過度仰仗本國政府「父愛」的企業,做不好國內的投資,更做不好跨國投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也應體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上。
原文為2014年11月24日財新傳媒《新世紀》周刊第45期社評,本社獲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