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評論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提出七大願景之首三項(堅穩法治,司法獨立;維護人權,保障自由;公平選舉,推動民主),指她的闡述與今屆政府表現不相稱的地方(見〈按今屆政府表現評林鄭七大願景〉,6.7.2016)。本文繼續評論餘下四項,並作總結。
四、多元經濟,優質就業
林鄭司長說現時只依賴傳統產業,包括金融、物流、專業服務、旅遊業並不足夠,要找出新的增長點。這只是句人云亦云的口號。其實傳統產業不等於沒有新的亮點,例如金融科技便是個香港落後於人的例子;即使在旅遊業,充分利用香港的自由、多元、國際性特色,何嘗不可以在製造不少兩地矛盾的自由行之外,開創新的增長空間?
上屆政府提出六大優勢產業,今屆政府上場後先去掉教育及醫療兩項,然後煞有介事地成立「高層次、跨部門」的「經濟發展委員會」。4年下來,梁政府做出什麼成績?在創新科技方面,政府只懂千方百計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而不先全面檢討過往多年相關政策和資源是否運用得宜。事實上,市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什麼政府新猷,而是梁特首以防止過度競爭為由(結果阻止不到亞視清盤)拒絕有創新成功紀錄的王維基的無線電視牌照申請。
上述情況可能與政務司司長無直接關係,但在她掌管範疇內的文化產業,香港今天的政治氣候令自由創作的空間愈來愈狹窄,不知她有何對策?
五、培育青年,廣納人才
在培育青年方面,我想起一個傳聞:梁特首是以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在青年事務上表現欠佳為由把他辭退。另一位負責培育青年的官員是教育界和一般市民都惡評如潮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談到廣納人才,今屆政府眾多由特首挑選或委任的政治官員和公職人員,有多少個在市民心中是才德兼備的人才?
林鄭司長說香港要廣納人才,不願見到香港社會或某些專業採取封閉式態度,抗拒海外人才來港生活和就業。這個原則完全正確,但以醫療服務為例,香港嚴重缺乏專科醫生,令看公家症的病人等不及看專科而病情惡化,甚至死亡的情況時有所聞,迫切輸入合資格的海外專科醫生是社會(可能少數醫生除外)共識,但過去幾年,民望最高的局長高永文對此卻好像視若無睹,或策手無策。觀乎最近輕微改組醫委會引起的風波,一個缺乏人民授權的政府,加上多數市民(包括九成青年)不信任的特首,其實是政府和社會廣納人才的最大障礙。
六、平衡發展,優化城市
林鄭司長提到她在上屆政府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都是以此為目標。這令我想起她在上屆任期結束前曾聲言嚴肅處理新界村屋的僭建問題,並強調依法拆卸,絕不容忍。今天這項符合平衡發展,優化城市的政策變成不了了之,新界的僭建情況比之前更猖獗。
七、和諧共融,關心互助
林鄭司長說今屆政府在安老扶弱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假如這是指政府派錢多了,令弱勢社群得到更多福利,我沒有異議,但在履行梁特首提出的全民退休保障上,林鄭司長在「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的二揀一方案上製造社會極大矛盾,至今也看不到解決辦法。
在推動社會和諧共融、關心互助上,林鄭司長發起「築福香港」活動。但除了派錢和宣揚好人好事外,這類活動對今天香港因為政治爭拗、貧富懸殊和官民對立造成社會嚴重撕裂的困局並沒有任何實質幫助。
評論完林鄭司長的七大願景,讓我作幾點總結:
一、就香港未來提出願景是件好事,但這並不足夠。沒有具體目標和實踐計劃,願景只是政治人優而為之的漂亮口號。
二、任何人都可以,甚至應該為自己所在地的未來提出願景,特別是有心從政的(例如參選特首)的有志之士,但已經掌握權力的領導官員卻應該實踐已承諾或在心中的願景。以林鄭司長提出的七大願景為例,為什麼它們不是今屆政府致力落實的目標,反而變成一年後下屆政府的願景?今屆政府在堅穩法治、保障自由、推動民主、優質就業、廣納人才,平衡發展、和諧共融等方面交出什麼成績?在餘下一年,政府如何在這些範疇上改善現況或做得更好?這些才是在位者應該關注的問題和履行的責任。
為治者不至多言
2000多年前,漢武帝問朝臣治亂之道。80多歲的申公對曰:「為治者不至多言,顧力行何如耳。」意思是管治者不在於多說話,主要看他努力實幹做得怎麼樣。當時漢武帝喜愛文辭,對申公的回應並不滿意,於是沉默不語。
在林榮基事件的巨大陰霾籠罩下。港人對林鄭司長引述約翰連儂談「世界大同,人人和諧共處」的超離地歌詞不會產生共鳴。絕大多數港人最迫切的願景是特區政府在「一國兩制」下堅定不移,無畏無懼地保障港人的人權和自由。
上周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帶隊上京被安排觀看「認罪」影片,正是突顯「兩制」在法治上的鴻溝。如何堅穩港式法治,維護港人人權需要有勇氣和肯承擔的官員,而不是誰都懂喊的空泛口號。
最後,請林鄭司長和其他有願景的現任官員想想上述古代一位老人家的說話:「為治者不至多言,顧力行何如耳。」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