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際民主教育會議(IDEC 2016)在芬蘭舉行,並且安排參觀學校及參加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文化導賞活動。根據去年參加的經驗,IDEC 滙聚世界各地關心民主教育的朋友。民主教育也類同開放教育,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治能力。為了加強青年人的參與,會議其間,每天都會安排青年人的交流活動,近年,還會加入兒童遊戲時間,讓參與會議的人,也能帶同學生孩子一同前往。於是,每年的 IDEC 不只是大人們交流的日子,還是各國青少年人的互相認識的歡樂時光。
正因為 IDEC 有這種特色,自校計劃讓同學參與是次國際盛會,讓孩子們能親身體會與不同國家朋友交流的機會。我們把這次遊學,化成為主題教學的一部分,帶領學生從人權等國際公約,了解自然學校民主教育的成份,帶到在芬蘭,和與會者分享自校的教育。
教育啓蒙之旅,愉快難忘
當然,芬蘭是一處吸引教育工作者的地方,校長老師家長也會同行。我還邀請了兩位自校第一屆的畢業生,他們今年應考高中文憑試,6月正是考完試,等待放榜的空閒日子。而他們亦對芬蘭教育文化等感到興趣,於是答應參與同行,還自行籌募旅費。結果,教師、學生、家長、義工及我家兩孩子一起成團,七個大人和七位6至18歲的學生,一行14人,於6月1日半夜,在香港機場出發。
在赫爾辛基參觀過學校之後,我們便乘長途巴士到北邊一個叫 Mikkeli 的小城市,那裏交通不便利,大家要拿着行李,步行半小時才到達會場。下車時,大部分是來參加會議的人,車上便碰上來自台灣全人中學的師生,也有一位來自法國的家長,帶着孩子來參與,一心想來學習,希望能回國開辦一所民主學校。
大會會場是一所中小學,校舍設備齊全。我們在登記處登記,獲發一份資料後,被分到一間化學實驗室。這實驗室,便成了我們這六天起居的房間了。一位學生看見門口有一個箭頭,指着一個手把,好奇地把它拉下來,結果,他頭頂的花灑便往下噴水,他身手敏捷跳開,而他也算聰敏,沒多久便把手把板回去,但地板便已被淋濕了,花了半小時去抹乾,也成了大家分享的難忘事。
結交多國朋友,印證世界大同
開幕禮在體育館進行,對小孩子來說是沉悶的時間,好幾位孩子按奈不住,跑到好幾條從天花吊下來的大繩,爬上去盪來盪去地玩耍,我家兩位小女生也如是。是很好玩,但難得的是,與會者也好,主持人也好,也不覺被打擾,而孩子也頗有默契,玩時玩,不會大吵大笑,影響別人,這真是一幅奇妙的畫面。就這樣,開幕禮完結了,孩子們立刻撲上去玩,有一個德國來的13歲女孩,坐在我身旁一會,然後問我要不要一起玩。我說好,也叫大家一起,於是自校的學生們,便一起和這外國女生一起玩個不亦樂乎。
一位高年級同學總結,若大起膽子,用動作也好,用不太流利的英語也好,只要表示希望能一起玩,不同國籍的年青人,便能玩在一起,沒有語言不通的問題。幾天之中,我確實看見他不停和大家打籃球、打羽毛球等,甚至看見他參加 open space 的工作坊。一位愛好音樂的女生,在這裏找到同好音樂的青年人,三三兩兩的,在校園一角,拿起結他便彈唱起來。
我家兩個小女孩,也找到能一起玩的法國朋友,那女生比我家雪雪兔大一歲,現年九歲。她常常主動找我家孩子一起去玩,有一天早上,她們三人來我們的房間,說要一起洗澡,法國女孩英文不是很好,她用表情、用動作表達,我家兩位小女生,英文也不是好,更別說法語了。但因為渴望一起玩,也一起玩了好幾天,建立了一套方法,不用太多語言,也能溝通。而身為教師的爸媽,來到這個國際性教育會議,自然有自己感到興趣的題目或分享會,只要和孩子預告,她們也能自在的玩,有時亦有大哥哥大姐姐樂意照顧,台灣來的中學生便很喜歡和她們玩,和她們聊天遊戲。
兩位畢業生,比較成熟,英語也不錯,在玩樂之外,也會參加不同的分享會,和不同國家的大朋友或年青人交流,參與分享民主學校在日本發展的分享會,主動找那日本人提問。他們在分享時,也會反思教育,對民主教育,對自由的界線,有反思,有反省。
事實上,不同地方的學校,也會帶學生來參加一年一度的 IDEC,台灣有兩間中學近年都是年年參加,今年很多德國和波蘭的學生來參與,南韓亦有一班學生來了。南韓學生令我很深刻,有一位女生每天早餐看見我們,都會主動來打招呼,一起吃早餐,一起聊天,而她英語不特別好,學過普通話,但也不是很好,事實是有溝通困難,但她仍努力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好奇地問我們很多事情。會議完結,她們得到老師批准,有三人跟我們一起回到赫爾辛基,一起參加文化漫遊之旅。她們的領隊老師呢?英語也是一樣的不佳,但她是常常面帶笑容,沒有阻礙她與人溝通,真是一個很好的示範,示範給孩子們看,只要努力,不怕說錯,一樣可以與人溝通聊天,這正是一種身教呢!
最後一天,有一個德國男生來我們房間和我們的學生聊天。到我們分享時間,我邀他一同參與,他也樂意留下來,即使我們用的是廣東話,他不一定聽得懂,但他說可以從表情,動作猜猜我們談話的內容呀!佩服又欣賞他呢!
IDEC 的大小朋友,來自世界各地,大家都是來交流學習的,大家都能欣賞別人,不會計較別人是否能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聊天時特別自在,不太介懷自己是否說得好。在 IDEC,人似乎能打破國界的限制,這或許就是 IDEC 吸引教師帶同孩子來參與的原因吧!
(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