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於上周五公佈今年首季經濟增長為0.8%,是連續三季錄得增長放緩,反映本地的經濟動力正在減弱。
今年首季的經濟表現明顯差於預期,尤其是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升幅只有1.1%,這是自2008、09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的新低,現時低迷的消費意欲的確令人憂慮,因為私人消費開支佔 GDP 超過六成,一旦市民持續減少消費,香港經濟增長肯定會被拖累,勞動市場也會隨着經濟轉差而惡化,隨之而來的便是失業率飆升。
究竟本地居民的消費支出會否顯著轉弱?答案可以從以下兩個數據找到。首先,從政府統計處的公開資料,本地居民於香港的按年消費支出變動百分率,在過去四季(2015年第二季至2016年第一季)分別為+6.2%、+3.3%、-1.7%和-0.3%。從以上數字來看,最近兩季本地居民於香港的消費支出竟然出現負增長,顯示在經濟不明朗因素不斷擴大下,本地居民的消費也變得非常審慎。
再者,今年首季的耐用品開支按年收縮竟然高達18.7%(附圖),遠較上年第四季的+1.1%為低,而這種收縮程度是90年代後期亞洲貨幣危機後最嚴重的。不少宏觀經濟學研究發現,耐用品開支是一個重要領先指標,例如,當經濟預期轉弱,耐用品消費便趨向下降,主要原因是消費者會選擇延遲部份消費,因此,耐用品便成一個合理的選擇。然而,耐用品消費出現強勁收縮肯定是一個凶兆,這可以側面反映消費者信心已大幅轉弱,甚至預視香港經濟在未來幾季會急劇惡化。
另一個經濟支柱──出口,也受制於外圍經濟持續疲弱。以貨品出口為例,其按年變化於過去四季已出現負增長,至於旅遊服務輸出更出現連續八季負增長,而今年首季按年收縮高達13.3%,反映訪港內地旅客人次不斷下降已嚴重影響本地旅遊業的收入。
現時香港經濟正面對內憂外患──內部消費疲弱和外圍經濟呆滯持續衝擊香港的出口表現,要在短期內翻身根本沒有可能。但最壞的是內地經濟似有再次轉差的趨勢。以最近公佈的4月份內地零售貨額按年上升10.1%,這是2015年4月後最低的增幅。此外,上月的新增貸款按年下挫21.5%,按月更收縮59.5%。這是否表示,中央已展開行動控制信貸增長,以達至內地經濟在未來幾年能夠以L型模式運行,即是採用持續較低的經濟增長來解決內地的結構性問題。
內地經濟減速已令問題多多的香港更難走出困局,對大部份的香港市民,這是始料不及。筆者在其他專欄曾指出,中國可能是最大的黑天鵝,一旦中國唔掂,香港經濟肯定墮崖,現在來看,這情況已開始發生於香港身上了。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