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的空頭支票

我的夢想校園(十)

我們的應試教育給與他們的那些100分,是無法在他們的人生中兌現的空頭支票。
上兩星期談到單一化的應試教育模式犧牲了許多不能適應、無法入讀大學的學生未來,本期要談的是,即便是能夠適應這種應試教育模式,甚至能取得優秀成績考進大學的學生,其人生也很可能在這樣的應試教育下被犧牲了。
 
應試教育所能培養的唯一能力,就是應試能力。但應試能力只能應付學校的考試,一旦離開了學校就沒有任何的用處了。因為在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考場上,以背誦默寫操練然後依既定模式回答私這種應試能力是無法應付的。而那些學生在離開校園後所需要的能力,諸如思考,溝通,合作,創新,獨立,抗逆等等,卻又是學校中以應試為主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方法所無法顧及的。
 
因此即使在今天這個教育體系下適龐得如魚得水的學生,那些在大大小小各項考試中取得高分的學生,他們在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往往就會發現,一直以來他們引以為傲的考試成績,對他們的事業和生活都沒有任何幫助,他們的人生,不但沒有因為考試的高分而變得更美好,反而變得更艱難更無趣了。
 
諷刺的是,十幾年前開始的教改,據說就是想改變這種現象。但接二連三的課程改革考試改革學制改革,都只是在形式上改來改去,卻沒有觸動根本問題所在的應試教育取向和學習模式。因此十幾年來的教育改革,除了折騰教師,難為學生之外,在教育成效上其實是不進反退的。此所以學生的「高分低能」現象,在教改之後反而更加嚴重了。
 

教學忽視品德教育

 
但學生的「高分低能」還不是應試教育的最大問題,使得學生「高分無品」才更加糟糕。教學只求教取分的應試教育,除了忽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之外,還忽略了他們的道德培育。除了課程設計沒有融入道德教育的原素,道德教育成為一年搞兩個講座的例行公事外,校園內那種盲目追求成績的學習文化,也使得教師要不斷向學生施壓,同學之間也難以避免惡性的競爭,都更進一步侵蝕了學生原有的平和善良的德性。
 
因此在目前的應試教育模式下,諸如誠信、善良、堅毅、勤奮、樂觀等這些做人最重要的品德,在中小學這一段年青人成長最重要的12年,學生完全無法樹立和鞏固。至於文學、音樂、戲劇、繪畫等藝術,下棋、登山、旅遊、觀星等嗜好,也都無從發掘和培養。
 
一個考試成績好分數高,但沒有實際能力,沒有良好品德,沒有生活嗜好的人,無論在工作上,在人生中,都只能是個失敗者。但這並不能怪我們的學生,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受害者,是我們每一個教育持分者一直以來所維持甚至維護的應試教育模式害了他們。
 
我們的應試教育給與他們的那些100分,是無法在他們的人生中兌現的空頭支票。
 
(封面圖片:Pixabay / CC0)

陳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