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觀世》出版後,筆者不時重溫英國歷史學家 Paul Kennedy在1988年出版《大國的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看看西方國家在1500-1990年間在經濟,民主和軍事上的進展,以作啟發。事實上,過去幾個世紀,西方國家其實都是在戰國時代,不斷的連橫合縱,互相攻打,在經濟上變革,在軍事上沖突,在民主制度上的改進。這個被稱為「相對有效」的民主制度,是在付出20世紀上半葉的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才真正明白到民主是什麼,而殖民地區在這個上半世紀,民主制度只是烏托邦!但二戰後歐洲世界相對衰落,已無力於全球推行民主制度,反而本來一直實行「孤立主義」的美國,忽然成為拼命推行民主制度的國家,而歷史也不過是70年而已。在歷史長河中亦只是一瞬,而這70年在美國而言,亦可分成兩段。哪一年是分水嶺,很難說,但1990年,美蘇冷戰結束,美國的而且確是單極霸權,有着無限權力去推行民主。
筆者這批戰後嬰兒在唸大學時代,就因新亞書院和耶魯大學關係,一直在發着美國夢,到不了美國唸MBA,引以為憾。確實二戰後30年間,美國的確給人一個「公正,繁榮有活力,和包容的社會」,只要努力工作,就會過着「富足、自豪、安全、優越」的生活。美國夢無處不開花。
美國30年之變
畢業後替美國人工作。雖然已覺得銀行是猶太人的世界,競爭失敗就走人是唯一硬道理,也沒有覺得有何不對,總之靠自已才能生活富足。直到1987年至1990年代替法國人到美國工作,才感覺到美國的真實是不一樣的。這段時間只覺得美國有點墨西哥化,仍不會料到2015年,6,000萬到國外旅遊的美國人,3,000萬是去墨西哥的。這段期間,美國出現兩個異類,一個是金融界的米爾根(Milken),另一個是地產界的特朗普(Trump)。米爾根創下一年賺5億美元的紀錄,美國開始1%和99%的不公平現象,米爾根最後入獄三年,但並未破產,反而成為「慈善家」和經濟界名人,從此,美國CEO盛行,人人賺錢比從前多10-20倍,而特朗普的賭場破產,但仍可全身而退,敗而不衰。2016年更可選總統,美國之變,也就是這30年間而已。
這30年間,不平等現象橫行,機場和公共設施衰敗。美國槍禍橫行,監獄人口世界之最。政客只知吹噓,同時仇外,但國內如此,美國人仍認為自己有「改善世界責任」,要將所有國家變成更像美國。同時為未來民主,不惜使用武力,聯合國的橡皮圖章也不要了。1945至1990年,美蘇冷戰,美國其實一直處於「敵對,不安和戰爭狀態」,中間經歷韓戰和越戰,到蘇聯解體,以為一切大好,其實不然。美國政治領導力開始弱化了。1993年以來,美國歷經克林頓8年,小布殊8年,奧巴馬8年。這24年間,醞釀出2008年的次按危機,全球都叫改革,其中的中國改革力度變最大,美國次之,歐盟又次之。中國經濟雖然減速,但仍是正數,美國要5年才回復2007年水平,歐盟則到2016年第一季才回到當年水平。這亦可反映出各國的政治領導力如何。話雖如此,中美之間的綜合國力差距在這24年間不斷縮小,但要超越美國還早。起碼美國 GDP 可以讓中國超越,但軍事力量仍維持軍費是中國三倍。何時才可超過,恐怕也是2047年的以後的事。
中美最大分歧在於意識形態。美國對中國的態度,自克林頓時代,就是「強迫中國改變內部統治方式」。而美日聯盟,又不時發出「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衰退論」,但全部「預言」失敗,亦不甘心接受「新型大國關係」。眼看奧巴馬亦要下台了,到下屆美國政府再說吧!
美國的外交招數
總結美國近年的外交政策,大概如下:
- 防止中國在東亞獲得統治地位
- 防止朝鮮和伊朗獲得核武器的野心
- 防止俄國的軍事冒險主義
- 在中東建立一個民主國家的垂範
- 防止歐洲和中國走得太近
在行動上,美國推出「亞太再平衡」,要將軍力東移,但事實上,美國的軍力在亞太、中東和歐洲三大戰場,哪個最重要,哪個對美國的「安全和利益」最有影響,恐怕美國精英們自己也分不清楚。「阿拉伯之春」引來無法解決的伊斯蘭國和中東難民潮,歐盟東擴引出北約東擴,和俄國起了沖突,乃有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烏克蘭之戰,至今亦是無解之局。在亞洲,則有東海、南海和台海三個局面。東海是中日釣魚島之爭,日本繼續就其「雙面人」,拖美國下水;南海則有菲律賓和越南的島嶼之爭,台灣亦有太平島不可脫身;台海在蔡英文上台後是「風雲驟變」,還是「一池死水」都不是好現象。東盟成為中美日必爭之地。一向以來,東盟策略是「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東盟國家的核心利益是軍事安全,還是經濟繁華,東盟人士仍是三心兩意,訴之歷史。中國和東盟關係自鄭和下西洋已經600年了,中間亦經歷了風風雨雨,但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會不會成為轉機?機率極大,要看如何齊心合力!
「一帶一路」是中國和美國的「新型大國關係」重要的一環。在東盟泛亞鐵路網已啟動了,分成中線、東線、西線、東西線匯合於泰國曼谷,再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中國西部城市由昆明領頭,對東盟的重要,不言而喻!
對中國而言,建立到東盟的鐵路網,亦正好躲過美國艦隊在南海「橫行自由」的方法之一,在歷史上,英國艦隊和美國艦隊是一脈相承,兩支艦隊都認為自己不需要徵求任何人的批准,就能在任何時間,前往幾乎任何地方,這就是18世紀以來的「霸權思維」,讀過歷史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中德——貿易的領頭軍
另一方面,中國的絲綢鐵路網亦已通行了,德國的港口杜伊斯堡和漢堡,每天都有火車自中國各市(包括重慶、長沙、武漢、鄭州等城市)到達.最新一班,由浙江義烏經哈薩克斯坦,土庫愛斯坦到達伊朗德黑蘭,日後伊朗再度被制裁,亦有路可到中國了。當然義烏班車,早已經德國直達西班牙馬德里了,研究 IRON SILK ROAD 已是了解一帶一路的基本功,而絲綢之道最動盪,一線是到阿富汗,而如何重建喀布爾的基礎設施,通到中國新疆,亦已有前阿富汗官員提出了,本來是到西方絲綢之道的中心點—土耳其,卻有點動盪。西方一直認為伊斯坦堡是「西方遭遇東方」的重心,如今有點失望了。
在「一帶一路」以外,中國成立亞投行。美國盟友裏,除了日本,大都參加了。美國已無力阻擋,亦可見其影響力的衰退,同時二戰後成立的世界銀行、IMF和亞洲開發銀行,都已老大了,同時亦沒有足夠實力來支援新興國家,
尤其是亞洲的基礎設施的融資。筆者會在另文作出世銀,亞開行和亞投行的比較,大家會恍然大悟的。
如今世界貿易的領頭軍已是中國和德國,但美國仍然認為自己才是規則的制定者。亞洲的 TPP 和歐洲的 TTIP 都在進行中。TPP 是要排擠中國主導的 RCEP,但是否有效呢?TPP 只是美、加、墨這個北美自貿區,加上秘魯、智利兩個南美國家,亞洲只有澳、紐和東盟中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越南共12國,總GDP量是30.6萬億美元,而 RCEP 是中、印度、南韓、日本、澳紐,加上東盟十國,這樣亞洲才算完整。事實上,亞洲沒有了中、印和印尼共30億人口的國家和中產市場,說不過去。RCEP 的 GDP(PPP)共42.3萬億美元,2015年 RCDP 已是 TPP 的1.4倍。到2030年,估計約為1.6倍,TPP 只是美國的私心,能否通過美國國會,仍是未知之數。在亞洲,美國仍有話事權,所以在2016年2月簽了 TPP,有兩年時間去拿國會批文,但在大西洋的 TTIP 卻沒有如此運氣和影響力。法國率先反對,和日本一樣,農業是關鍵,而在美國國內,國民持贊成態度只有15%(2014年是53%)。奧巴馬希望在下班前結束談判,亦是奢望。到了選舉年,一切總成變數。看來奧巴馬希望 TTP / TTIP 成為他的歷史遺產,會成泡影!
註: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係協定;TTP: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