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屢屢思考常常觀察,究竟辦得好的學校有哪些共同特徵?這些特徵是否具有普世性、放諸五湖四海皆準? 當中一個肯定並且必備的條件,就是全體員工以「學生為本」為己任。多行一步、多做一事,為學生而起行的,甘之如飴。香港不少學校在校政設計上已有兩個家長日,教師會辛苦多一天,但家校必然多添了解,對看待學生成長,亦會多一份寶貴積累。香港不少學校清楚明白家長選校首重成績考量,愈多學生進入政府資助學位的,愈受歡迎,能進入港大、中大與科大這三所世界排名前列大學的比率創新高,受家長追捧的程度亦會熱烈地高漲,因此,只要成績能有交代,於願足矣!
學生的靈魂工程師
但不少老師仍然心甘情願,於學業以外,在品德與活動上,為學生再付上寶貴的時間,想方設法、全方位培育學生,使之能全面成長。經師人師,這是孔子以來,春風化雨的叮嚀,亦是為老師的普世價值的依歸。
當然,好的學校提倡品德、學業與活動要齊頭並進,殊不容易。校長及全體員工首要是以身作則,從「學生為本」出發,於課堂內、外的,看得見及看不見的教學和帶隊工作,教學生活,生活教學,身教、言教、心教並重,先要 hard work,再增添經驗,工多藝熟,達到 smart work 的效果,當然,若果凡事以「做了算(have worked)」的敷衍方式,甚至是以迴避方式應對,拿着鐵飯碗過日辰,置學生於不顧,這叫遠離「學生為本」了,與教學專業之路,走着相反的方向。
說到底,學生為本確是驗證好學校的重要原則,但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功課多與少、學習後才可愉快,抑或必先要愉快才可吸引學生走進學習之路?早上黄雨陸續,黑雨有可能相繼而至,學生要安全大過天,不返學是優先?又或是中學生經歴不常有的避雨、淋雨的歷練,利多害少?
學校教育、學生為本,誰說又誰要做?情理本應歸於教學專業的老師,在師資培訓課程中,常向老師問一些古舊的問題:你信天、地、君、親、師嗎?老師是靈魂工程師嗎?給予肯定答案的,學生為本近矣!一所學校擁有愈多有理想、有實踐能力的老師,學校不老,更是好好的學校!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