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號稱「諾獎搖籃」的英國墨爾文學院,將在香港開校。
這家國際學校小學部採用的,是森林學校課程,一星期有一次野外體驗,藉此增強學生的體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冒險的精神。有這樣注重身心培育的好學校,真是香港小孩的福氣。不過,能享受此等福氣的小孩,必須有付得起學費的父母。小學每年收費14萬8千,入學提名權80至350萬元。香港的郊野公園不收費,但在郊野上課,則收費驚人。
不過,付不起天價學費的家長也不必氣餒,孩子即使進不了此等貴族學校,讀不到森林課程,但既然香港的郊野公園不收費,設備又不錯,家長大可在假期帶孩子到郊野探險,不單可以增進親子感情,還可以藉此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的精神。怕只怕,在假日帶孩子逛商場的家長多,肯去郊野的少。更可悲的是,為了贏在起跑點,孩子的假期,都在補習班和才藝班中度過。
學校尤如競技場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但香港的孩子無論願不願意,合不合適,都只能專注做一件事:競爭。學校就像競技場,不單校內學生要互相競爭,還要跟其他學校競爭;學科要競爭,連術科也要爭過不休。教育局推行一生一體藝的原意,是讓學生培養一種體藝愛好,使他們能善用餘暇,受用終身。然而,在強調競爭的大環境下,體藝訓練卻異化成另一樣競爭工具。學生一得到公開獎項,學校就在校門外掛起條幅宣揚,唯恐路過的人不知道。成功獲獎的學生固然吐氣揚眉,而得不到獎的學生則只能扮演失敗者。本來是陶冶身心的活動,到頭來卻變成了傷害心靈的玩意。
一將功成萬骨枯,任何比賽,都是輸家多,贏家少。若把成功定義為超越別人,恐怕真正能成功的人實在沒有多少。那麼,應該怎樣為成功下定義呢?美國著名籃球球員及教練約翰伍登(John Wooden)為成功下了一個很好的定義:成功就是源於自我滿足的內心平安。要內心平安,有兩個原則很重要:一、永遠不要為超過別人而努力;二、凡事盡力而為,做最好的自己。
盡力做好每件事
伍登認為,要有成功的人生,就不要沉迷於你無法控制的東西,更不要深陷其中為之煩惱,否則你就會錯過你能控制的東西。勝過他人,是你無法控制的,就算是那位雄姿英發的周瑜,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更何況是一般人呢。然而盡力去做好,是你可以控制的。因此,即使你在一場比賽中贏了,你也可以是輸家,如果你沒盡力的話;相反的,即使你輸了,也可以是贏家,如果你已盡力的話。只要盡了力,結果是不重要的。
就是這種對成功的定義,讓伍登在高中及大學帶領的球隊,贏得了超過八成的比賽。籃球明星比爾華頓(Bill Walton)憶起他的教練時說:「他沒有把我當作機械人,或者一個籃球運動員,他把我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他一向只談論打得好與不好,卻從來沒有談論勝或者敗。」如果學校能把學生當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考試機器;如果家長只看子女是否已盡其所能,而不是只看成績;相信孩子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更能邁向真正成功的人生。
永遠要努力超過別人,這種永無休止的追逐,讓人永不滿足,永遠得不到內心的平安。香港教育,實迷途已遠。什麼時候,我們才肯痛下決心,讓孩子永遠不要只為超過別人而努力呢!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