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4年的雨傘運動,本地政治面貌出現微妙變化,最明顯是不少代表青年人聲音的傘兵團體紛紛成立。較多市民熟悉的例子包括本土民主前線、青年新政、香港民族黨、香港眾志等等。在以上幾個新政治團體,香港民族黨更是打正旗號主張港獨,而本民前也提出香港前途自決,反映青年政治團體對爭取香港新的政治體制變得愈來愈激。
對中央政府來說,港獨和香港前途自決的政治倡議均被視為嚴重影響國家主權和穩定,因此,這些青年政治團體成立後招致政府和建制派的打壓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究竟港獨發生的可能性有幾多?要付出的代價又有多巨大?對香港市民來說,這兩個問題是相當重要,絕對需要小心衡量。
看魁北克獨立運動
筆者曾於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居於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的蒙特利爾(Montreal, 又譯滿地可),親身經歷魁北克省獨立運動為整個省帶來的龐大影響,尤其是兩次獨立運動(1980年和1995年)造成的經濟成本是可以作為參考的。
魁北克的人口是以講法語的加拿大人(Francophones)為主,但多數的企業管理層卻是講英語的加拿大人(Anglophones)。這種不平衡狀況成為一個計時炸彈。在70年代中期,支持魁北克省獨立的政黨魁北克人政黨(Parti Québecois)首次勝出大選,成為執政黨,這亦正式揭開魁北克省爭取獨立的歷史一頁。
當時魁北克人政黨黨魁 René Lévesque 是一個極之有政治魅力的政客。他不但善於公開演說,而且更深謀遠慮,積極推出去英語化政策。在眾多去英語化政策中,以 Bill101 最具爭議性和殺傷力。
爭取獨立的經濟影響
Bill101 是在1977年出台,這是一個官方語言政策,目的是確立法語為官方語言的地位,並使其成為工作場所,教學、通訊、商業等的正常和慣用語言。至於新移民(包括來自加拿大其他省分)也必須在法語教學的學校上課,以保障法語成為官方語言的持續性。
魁北克省是以講法語的加拿大人為主,執政黨利用不同政策打壓講英語的加拿大人,理論上是對魁北克省爭取獨立有優勢。然而,獨立運動導致不少非法語的加拿大人(Non-Francophones)遷移至其他省分或海外。此外,由於獨立運動產生大量不明朗因素,因此,不少大企業和擁有大量財富的非法語的加拿大人不斷離開魁北克省。
從人口變化來看,從1961至2014年期間,蒙特利爾的人口於1976年開始下跌,直至1986年的其後10年,人口一直處於無增長狀態。只是在2001年開始,人口才漸漸回升。在2014年,其人口升至173萬,差不多重回1976年高寐十木水平。
至於魁北克省的經濟表現,1976至1995年均出現多次經濟衰退,直至1995年第二次魁北克省獨立公投失敗後,魁北克省民眾開始厭惡獨立運動,才令政治氣候變得較穩定,其經濟才可以重回正軌。
究竟港獨會否成為氣候?筆者相信絕大部份的香港市民均未能給予答案。但從魁北克省爭取獨立的經驗來看,港獨將會是漫漫長路。市民需要明白,一旦港獨成形,香港相信也會出現移民潮和大量資金外流,對經濟也會造成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刊登。
(圖片:wikimedia commons)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