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門是難兄難弟

筆者對整個社會的變化感到非常悲觀,一旦這種兩極化情況持續,香港便會像澳門一樣,想翻身真是難過登天。
上周四晚上,筆者收看有線財經台節目 Money Cafe,這集的主題是關於香港經濟未來出路。其中一位出席嘉賓林奮強討論澳門和香港的經濟表現,他指出在過去幾個月,訪澳旅客人次已有5%的反彈,由於澳門幣匯價與港元掛鈎,所以強美元並不是澳門和香港經濟放緩的其中一個主因。
 
筆者看到林奮強這部份的分析感到非常意外。林奮強是智庫創辦人,理應對數據有相當認識,事實卻相反,他竟然說出一些完全錯誤的數據,真是令人失望。當然林奮強貴人事忙,記錯數字也有可能,不過既然答應出席一個財經討論節目,唔該做足功課,否則只會降低自己的公信力,咁又何必呢?
 
附圖是訪澳旅客人次按年變化百分比,讀者可以清楚看到在2014年12月前,這數字仍然是處於強勢,但由2014年12月至今年2月,旅客人次按年變化在大部分時間卻處於收縮狀態,這結果明顯反映澳門旅遊業並沒有如林奮強所說的反彈。
 
 
其實,澳門博彩監察協會在上周六公布的今年3月份博彩收入按年下跌16.3%,正好引證澳門旅遊業仍處嚴冬期,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澳門經濟在過去一年多急速惡化也可說是過份倚賴旅遊相關行業所帶來的後遺症。澳門要翻身真是談何容易。
 
一業獨大令澳門經濟產生近幾十年難得一見的困境,從整體經濟表現來看,澳門的經濟增長在過去五季(2014年第4季至2015年第4季),竟然出現雙位數字的負增長,而在零售貨額也出現連續六季(2014年第3季至2015年第4季)按年收縮,反映澳門正處於深度經濟衰退的階段。
 

港經濟引擎老化

 
猶幸,香港沒有一業獨大問題,即使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但金融服務的增加值也不外乎佔GDP 15—16%。雖然本地旅遊業受到訪港內地旅客人次顯着減少的影響,但始終旅遊業的增加值佔 GDP 的百分比只是5.1%,很難與澳門旅遊博彩業相比。即使現時香港的旅遊業正面對前所未見的難關,但這情況只影響旅遊相關行業,未達至驅使其他行業受到嚴重衝擊。
 
現時香港面對兩大問題,第一、香港的經濟引擎正在老化。無奈,過去兩屆和現屆政府均未能成功發展一個新產業,為經濟注入新動力。雖然特首梁振英準備在大嶼山大搞橋頭堡經濟(Bridgehead Economy)。但這種舊式經濟發展模式根本與新經濟格格不入,很難為香港帶來重大貢獻。
 
第二,政府管治不善。過去幾年在社會上發生的重大議題,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以自由行為例,它帶來的水貨問題是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法。筆者早在2013年提出在邊境開設水貨城以分流水貨客,但政府卻沒有反應,直至民建聯於一年多前提出相同建議,才得到政府支持。究竟政府是偏聽抑或無能?大家可以思考。
 
現時香港出現的兩極化現象,政府要負上最大責任。從國教、電視發牌、佔中運動、自由行帶來的社會問題、TSA、普教中、青年人的怨憤、港獨思潮等,均可以妥善處理。無奈,現屆政府卻選擇以硬碰硬的方法,令問題更加嚴重。筆者對整個社會的變化感到非常悲觀,一旦這種兩極化情況持續,香港便會像澳門一樣,想翻身真是難過登天。
 
(封面圖片:Pixabay)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