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的台灣國民黨黨主席補選中,人稱「政壇小辣椒」的洪秀柱以近79,000票,56.16%的得票率,成功當選,成為國民黨史上首任女性黨主席,並於今日正式出任。但有人喊話說,這位曾歷經「換柱」風波的女主席將會引發國民黨內部的「出走潮」。
面對這般「渙散軍心」的言論,洪秀柱表示「這是誤會」。可現實中,洪秀柱確實面臨國民黨內部的質疑。BBC 就洪秀柱當選黨主席一事中,用「祝福」二字表示了黨內聲音異樣的信號⋯⋯
不同的「祝福聲」:國民黨將成台灣「非主流」
BBC 撰文指出,洪秀柱的最大競爭對手黃敏惠,在結果確定後召開記者發布會,公開表示恭喜洪秀柱和祝福國民黨。前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則公開在 Facebook(臉書)上發文表示「國民黨即將重演虛假的大戲」。此外,楊偉中還公開表示,無論這次誰當選國民黨主席,黨內都會出現兩大不可彌補的裂痕:其一,黨內地域和路線的裂痕;其二,全黨與台灣主流民意與社會的裂痕。這會讓國民黨成走向「非主流」的境地。
楊偉中是希望國民黨重視本土立場、重新審視台灣民意的一位內部人士,被視為國民黨本土改革派。他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不樂見洪秀柱當選。在如何處理國民黨與大陸之間的「兩岸關係」問題上,洪秀柱此前似乎已經在自己競選演講中表明了立場——「一中同表」。台灣媒體指出,這樣的「決心」也恰恰是她歷經「換柱風波」的根源所在。
洪秀柱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大陸這邊廂,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即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身份發賀電祝賀其當選。BBC 指出,習近平的電文中特別提到希望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這似乎強調了洪秀柱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紐帶作用,尤其是如今台灣的執政大權在主張獨立的「綠營」民進黨手中。一旦洪秀柱再顯親中立場,她即將面臨更多被「拋棄」的危險。
洪秀柱被誰拋棄?
BBC 在早前一月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洪秀柱是否能帶國民黨重新崛起》中稱,洪秀柱此前提到的「重用中生代,培養新生代」的政治理念實施起來似乎不會易如破竹。就如今的政治環境來說,藍營中新生代的陣營代表「草協聯盟」於國民黨大選慘敗後提出的「希望國民黨加強更多台灣主體性的論述」等要求,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草協聯盟是在國民黨大選慘敗後成立的一支黨內新生代隊伍。這支隊伍成立時就提出「要求黨內民主、青年參政、改革黨務、解決黨產問題、主體論述以及青年行動」等六大具體主張,並要求國民黨回應他們的改革訴求。縱觀這六大主張,其中較為敏感和存在巨大爭議的當屬「黨產」和「主體論述」的要求。
在「黨產」(段末有批注)問題上,一直以來台灣都存在要「清算黨產」的聲音,因為這關係到台灣兩大黨競爭力的問題(民主社會的「金錢政治」問題)、國民黨內部人士私人侵佔黨產問題以及不當黨產歸還台灣人民的問題。國民黨應該如何對待這一筆錢一直是台灣爭議已久的問題,因此是否公開、透明地處理黨產也將成為洪秀柱和新生代溝通之間不能回避的障礙。新生代認為「公開處理黨產」可以挽回國民黨現已失去的台灣民心。(注:「黨產爭議」是指國民黨在過去「一黨獨大」、「威權主義」的政治環境下,以非法或當時合法,但當時和現在都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取得財產作為黨內使用。這主要包括國民黨敗北後入駐台灣全盤接收的日產,海外運來的財產(如大陸的金條和故宮文物)以及在台灣「佔地為王」無條件徵收的地產等。)
在「主體性論述」部分,代表新生代的草協聯盟要求國民黨去掉「中國國民黨」中的打頭的「中國」二字,即就稱其為「國民黨」。他們表示,當孫中山創立黨時,名稱就是「國民黨」,去掉前面二字後,讓國民黨重回到當初偏左的孫中山路線,也有利於爭取台灣民眾支持。
如今在洪秀柱當選之後,是否能正面回應這些爭議與訴求,將成為其任內政治風景中的一大看點。如果未能滿足新生代的訴求,洪秀柱所領導的國民黨是否會面臨「出走潮」危機,又或者如此前某台灣人士所說「在2020年時,國民黨淪為『非主流』」,公眾不得而知。
習近平的「洪秀柱」還是台灣的「洪秀柱」?
此前洪秀柱在競選當中驚人的「一中同表」的「表白」,讓包括國民黨在內的絕大多數台灣人震驚。眾所周知,馬英九和朱立倫其實都是「暗獨」派,不然馬英九也不會在自己第二個任期內讓兩岸關係裹足不前,王金平在之前的服貿協定上暗助民進黨和「太陽花運動」。然而,洪秀柱當時「一中同表」的表述,讓在場的政治大佬吃驚,因為他們擔心這會影響到藍營的支持率,而且自己的政治利益也會受損。實際上,在台灣地區的調查顯示,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百分比較少,而且在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調查者中,還有一部分是當時從大陸過去的老兵。
儘管洪秀柱在此前的一次被質疑赴北京是與習近平會面的爭議中,以「荒謬」之辭作出回應,但歷來被視為和大陸關係良好的洪秀柱在任內如何突破兩岸關係瓶頸,是否能作為台灣總統蔡英文和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溝通橋樑也是一個令人膠着的問題。
抱着「黨可以不要我,但我絕不放棄黨」的氣魄,洪秀柱是否能在自己短短一年半的任期內讓國民黨重振,如何把握兩岸關係,如何與民進黨相處,將成為兩岸政治的一場主戲。
原文刊於錦麟觀察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
(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