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與中華民族

中國有北京與台北兩個故宮博物院,兩岸相互對望。2015年,北京、台北兩地的故宮博物院合作展出文物,同慶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
應團結香港基金中華學社邀請,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於上周三到香港主持講座,題為「故宮的世界、世界的故宮」,上午的對象為校長、文化影視專業工作者,下午向公眾人士、包括學生開放。單院長不愧為世界級的博物院院長,演繹精采,故宮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乃至對未來的安排規劃,都掌握獨到。筆者靜靜聆聽、察看豐富的故宮圖片、心裏裝載不少、獲益匪淺。
 
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用15年的時間,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皇宮於北京,是謂紫禁城落地之始,歷史煙火,建築物曾經全毁;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順、康、雍、乾乃清之盛世,紫禁城亦陸續加磚添瓦,輝煌再現。今天紫禁城,即故宮的全貌,大抵是清乾的奠基與布置。
 
帝制遠去,故宮仍在,1925年,民國年代,在紫禁城故宮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故宮博物院」;1933年,日寇侵華,故宮博物院精選13,491箱文物南遷,免為日本人所竊所害,中華民族保國也保文物;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國共內戰隨即火熱、國民黨的政府輸掉大陸,也將早前南遷的部分文物移送台灣,並於1965年在台北外雙溪成立台北故宮博物院,讓珍貴的文物有安身之所。
 
至此,中國有北京與台北兩個故宮博物院,兩岸相互對望。2015年,北京、台北兩地的故宮博物院合作展出文物,同慶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
 

故宮的未來發展方向

 
上文的敍述,是筆者聽單院長演講時候的現場筆錄。我還記下單院長從五大方向,細說故宮要走進人民的生活裏去,那就是:
 
一、讓故宮文物建立獨特的學術體系,藏品清理與研究的工作永不歇止;
 
二、故宮要為社會教育格局作全面鋪墊,設立故宮學院,在此,設立中華文化優秀班,培訓各級學校教育工作者,時刻要加緊故宮與國際教育的聯繫,使得故宮的文化廣披四海,成為世界的故宮;
 
三、將故宮陳列及展覽館的闊度與深度提升,從故宮的參觀人流有效管控,改善周圍環境,要確保參訪人員有素質前,要先回答北京故宮管理得如何;
 
四、實現數字化故宮,故宮現今在網上的點繫率是每日有100萬人次,因此,故宮的英文網站、青少年網站必須日新又新;
 
五、實現故宮北院區的開發,隨着參訪人數高居不下,參訪者的要求不斷上升,單院長已清楚勾畫在故宮北面建設新院區,讓故宮未來的生活內容更是豐富精采!
 
「怎樣的故宮文物保護與深度的發展,將造就怎樣的國民教育質素。」筆者在現場寫上這兩句即興的話。從故宮博物院的狀態看,中華民族的向前,還是滿有希望的!「我回北京看看,是否可以向有關部門提請,能否讓香港學生可以免費到北京看故宮。」單院長的這句話,更讓筆者興奮得很。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亞新社)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