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盡其用 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香港,樹木卻多被棄置在堆填區,而其腐化過程中所釋放的甲烷會加速全球暖化。因此,香港木庫與不同政府部門及商業機構合作,希望透過回收再造達到減廢和減碳,促進可持續發展。

香港易受颱風和暴雨威脅,尤其近年極端天氣漸趨頻繁,對社會造成很大破壞。以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為例,導致全港各處滿目瘡痍,錄得超過6萬宗塌樹報告。建築藝術家黃卓健Ricci不忍這些塌樹斷枝被送至堆填區,於是萌生了回收利用的念頭,並創辦本地首個一站式木處理工場 ── 香港木庫(HKTimberbank),化腐朽為神奇,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面對塌樹,建築藝術家黃卓健Ricci都抱着「救得一棵得一棵」的信念,盡量回收。
面對塌樹,建築藝術家黃卓健Ricci都抱着「救得一棵得一棵」的信念,盡量回收。

雖然Ricci在建築和藝術項目方面已擁有10多年工作經驗,但在回收利用樹木方面仍是新手。為了賦予樹木第二次生命,5年前,他從「零」開始學習樹木回收、分類、切割、乾燥、CNC加工、打磨等,兼一手包辦設計和生產,秉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把塌樹變為寶藏,成為一件件充滿藝術感的擺件、家具或藝術項目。

木材上列明區域、品種,增強消費者信心。
木材上列明區域、品種,增強消費者信心。

變廢為寶 講述樹木故事

談及印象最深刻的作品,Ricci認為是放置在東薈城作裝置展覽的再造木長椅「木.聞」。「該裝置長9.6米,是由回收自大嶼山水口村的荔枝樹木製成,設計靈感來自大嶼山的山地面貌。」Ricci介紹道:「這棵樹原是該村原居民栽種,他自幼已種果樹,唯晚年因病重,果樹被迫荒廢,藉着這次企劃,我們希望化木為用,讓更多人認識該村的故事。」

Ricci亦曾為餐廳設計杯墊及開瓶器等作為紀念品,賦予棄木第二生命。
Ricci亦曾為餐廳設計杯墊及開瓶器等作為紀念品,賦予棄木第二生命。

加工棄木 帶來正面影響

無論是因天災導致的塌樹,還是經樹藝師判定需要被斬除的樹木,Ricci都抱着「救得一棵得一棵」的信念,盡量回收。然而,儲存空間限制了回收量。雖然Ricci已將工場由火炭搬至元朗佔地1.5萬平方呎的貨櫃場,但空間仍不足夠。「我們要不斷推出產品,才能騰出位置接收更多的回收木材。由於『一腳踢的模式生產速度較慢,所以我們已自行研發機器鎅木,將產量提升至每日200件,但由於廠內只有一部乾燥機,還是限制了生產速度。」

除此之外,回收樹木的投資成本高,而木製品的市場接受程度又完全取決於定價。如果價格過高將難以賣出,因此收入只夠維持基本營運。礙於種種限制,現時Ricci只能做到小量回收。「香港每年平均有8萬公噸塌樹,但這些年來,我們只能收回約800公噸,佔整體的1%。」

雖然回收的塌樹數量不算多,但已為社會帶來不少變化。根據環境保護署發表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22)》,包括林廢物在內的其他物料,在2022年本地循環再造的比重較2021年增加逾50%,顯示本地社會的環保再造意識已顯著提升,亦證明Ricci的努力和付出帶來了正面影響。

利用回收木材為環保署新總部辦公室設計的家具。
利用回收木材為環保署新總部辦公室設計的家具。

推動環保 建立樹木數據庫

樹木在外國是寶貴的資源,種植、砍樹、回收、製材、生產等都由不同公司承包營運。但在香港,樹木卻多被棄置在堆填區,而其腐化過程中所釋放的甲烷會加速全球暖化。因此,香港木庫與不同政府部門及商業機構合作,希望透過回收再造達到減廢和減碳,促進可持續發展。「我們曾嘗試為環保署新總部辦公室設計家具,也有為首間零碳認證的連鎖餐廳設計及製作外牆。」Ricci表示,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浪潮下,近年陸續收到政府部門和大品牌的合作邀請,是實踐環保、轉廢為材的好開始。

Ricci現時正攻讀香港大學的環境管理學碩士,他希望通過更深入地學習專業知識,為樹木增加附加價值,甚至建立亞洲版樹木數據資料庫,「我們利用區塊鏈技術,將木材數據化,從回收倒下的樹木開始,記錄每個工序,確保實時認證和追蹤,將製作過程及資料透明化,從而掌握所收購的木材源自香港哪個地區。」長遠來說,Ricci希望將數據轉為ESG訊息和碳信用額度,推動碳交易和可持續林業發展,實踐綠色經濟。

原刊於《企業雄才》,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