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國政府推動發展先進技術的努力提振,中國經濟今年有不錯開局,但踏入3月份消費動能減弱,房市進一步低迷下滑,當月通脹回軟至0.1%,其後4至6月於0.2至0.3%徘徊,最新公布的7月通脹錄得溫和的0.5%增長。有分析指,溫和的通脹增幅是反映市民消費活動開始增加。
內地房市出現滑坡後,家庭支出持續疲軟。外界原預期今年消費者價格(CPI)按年平均升幅為0.6%,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平均下跌0.6%,兩者差距愈來愈大。雖然7月通脹溫和上升,但要達至全年0.6%仍有距離,預計中國政府需要在今年餘下時間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豬肉價按年升兩成 年半最大增幅
根據國家統計局周五(9日)公布的數據,受豬肉價格上漲的推動,7月CPI按年上升0.5%,超出預期的0.3%,其中7月豬肉價格按年增20.4%,為2022年12月以來的最大增幅。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則按年增長0.4%,較6月的0.6%有所下降。中國將於8月15日(周四)公布7月零售銷售、工業生產和其他數據。
中國海關總署周三(7日)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7月出口金額按年增長7%至3005億美元。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其中,個人電腦及相關零部件的出口增加。進口金額增長7.2%至2159億美元,增速雖較之前兩個月略為放緩,但仍然不錯,貿易順差為84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擴大。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中國7月出口增速有所放緩,進口增速略為加快,反映內地居民增加消費,增加購買外國商品,同時通脹溫和上升,亦反映市民開始願意消費。
外儲增加 或反映有外資錢回流
他說,出口增長慢,進口增長快,7月貿易結餘是減少了,但不影響外儲的增長,外儲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貿易盈餘,二是外國直接投資,若貿易盈餘減少,便可能反映有外資錢回流中國。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7月外儲錄得32,563.72億美元,按月升340億美元,高於預期的32,530億美元。
外匯管理局表示,7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匯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有利於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若細分出口類別來看,個人電腦及零部件增長19%,包括純電動車(EV)在內的汽車增加14%,保持強勁勢頭,似乎歐美對中國新三樣科技產品的制裁,並未對中國對外貿易有太大影響。傢俬則低於上年同期。若按地區市場來分,作為最大出口目的地的東盟(ASEAN)增長12%。對美國和歐盟(EU)出口均分別增長8%。
莊太量認為,外國對中國貿易的制裁實際影響不大,原因是中國貿易體量大,出口目的地遍布全世界,除了歐美外,還有東盟,而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量是最大,而且制裁商品類別只是電動車及其他的小部分。
全球對新三樣商品需求增加
至於新三樣科技商品(光伏板、鋰電池及電動車),全球需求都正在增加,就算歐美對這些商品徵收關稅,增加了成本也較歐美本身制造的仍要便宜,所以未必能完全減少中國對歐美市場的出口。
他解釋,以往舊三樣商品(服裝、傢俬及家電),越南等地都可以生產,現在中國佔全球光伏板市場份額最大,電動車市場有其他競爭者如Tesla,但它制造成本低,因為今次新三樣的不可替代性高,價格彈性細,就算提高關稅,對其需求影響相對較小。
如果看制裁後果,也並非只有受制裁的中國公司受衝擊,很多美國公司如Intel的晶片銷售都錄得跌幅,股價大插,所以制裁是雙面刃,對貿易各方都是兩敗俱傷。
即使經濟不達標 也較歐美優勝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上調中國2024年和2025年經濟增速分別至5%和4.5%,較今年4月的預測均上調了0.4個百分點。最近數月中國經濟數據有所善,是IMF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的重要依據。像中國這樣大體量的經濟體,能夠實現5%的經濟增長殊為不易。
莊太量指出,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5%,如果說4.5%是差,那麼美國2%經濟增長也是好嗎?經濟景氣是要比較,並不是說某個季度未能達標就是差,就算中國經濟增長是4.5%,也要比歐美英等地經濟表現好,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他進一步稱,中國上半年經濟平均增幅為5%,首季較次季增長快一些,看趨勢是往下,但觀察外儲和通脹變化,下半年要達到5%並非太難,只要在部分環節加大投資,或推出刺激消費的措施,現時通脹溫和上升,也反映消費活動開始復甦。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