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分別有13個月大女嬰以及4歲男童患甲型流感後,併發腦病變,也有15歲少女因流感併發肺炎危殆,全部要入住ICU(深切治療部)。有見流感併發症嚴重,12月起公立醫院兒童病房已開始爆滿,流感新冠感染個案飈升,1月底,港澳13個醫護團體聯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發表聯合建議,希望家長帶同子女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預防孩子尤其是嬰幼童感染流行性感冒、新冠及其他呼吸道病毒。
每年10至12月,是注射流感疫苗最佳時間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系主任、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每年1月至3月都是流感高峰期,而接種疫苗的最好時間就是每年的10至12月。」
坊間流行「新流感」及「新新冠」之說,許教授指出,流感和新冠是由兩種不同病毒引發,不應混淆。香港每逢冬季都是流感病毒高峰期,加上新冠數字近日上升中,殺傷力加大了。
許教授說,大家忽然間覺得流感好犀利,好像一種新病毒一樣,主要是因為過去3年疫情,社會防疫好嚴謹,全民勤洗手,外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學校也將實體課堂改為網上授課,於是 3年內市民都幾乎沒有怎麼接觸過流感病毒,身體免疫系統對以前中流感病毒產生抗體的事已近乎失去記憶,於是變相增加感染及併發症機會。其中4歲男童染上甲型流感後出現腦炎,就是一個案例,小兒嚴重種流感併發腦炎並不罕見。
「回顧過往數字,2020至2023這三年間的流感發病率,就遠低於2019年1至3月的流感高峰期。」從另一個角度看,原來新冠疫情嚴峻的這三年,也是「受保護的三年」。
2023解除口罩令後,4及8月兩爆流感潮
2023年3月香港解除口罩令,防疫疲勞的市民忽然不需要強制戴口罩,感覺一身輕鬆,但許教授建議:「最近流感數字攀升,若果到人多擠迫地方,最好戴口罩,否則不光可能感染流感,也有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危機。」
2023年4月,香港經歷了一個H1N1流感小爆發,但那次爆發只消4至6個禮拜就完結,主要是因為社區好多人仍然戴口罩,及注重手部清潔。許教授解釋:「流感一旦過了呼吸道樣本比例9.2%這條線後,4至6個星期就會達到頂峰,6至8個星期才回落到基數。」
時間去到2023年8月夏季,出現了另一個H3N2流感小爆發,那一次9個星期就完結,比起過往新冠疫情之前所有流感爆發期都來得短,許教授指出,這正好側面反映了社區人士在戴口罩及勤洗手方面仍未鬆懈,這種防護措施,也令這兩次社區流感爆發程度較以往輕微許多。
到底有沒有「新新冠」這回事?
至於「新新冠」之說,許教授相信,大眾所說的「新新冠」,大抵是指新品種新冠病毒,例如「最近新興的JN.1新冠病毒,它是源自BA.2.86再分支出來的,目前在世界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都在流傳。其中以美國、新加坡、香港傳播最厲害。」早前新加坡錄建議重新推行口罩令,正是因為錄得新冠及流感數字急升,才推出社區保護措施。
成年人中流感,可併肺炎及心血管病
今冬流感爆發,頻見嬰幼童及少女因感染甲型流感而入院,甚至入ICU的新聞。其實大人中招,也有併發肺炎、支氣管炎的危機。許教授指出,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包括:
- 嬰幼童
- 長者或50歲以上人士
- 居於護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的院友(因為環境比較欠理想)
- 長期病患人士(不一定要年紀很大,只要本身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統失調、器官衰竭問題的人士,流感中招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也較高)
- 孕婦(容易有併發症)
- 醫護人員
-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士
許教授表示,關於流感與心血管疾病的微妙關係,有些值得一提的經典研究,如《新英倫醫學期刊》2018年,加拿大有數據揭示: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後翌年,出現心血管病的機率較感染前一年高10倍;感染甲型流感後翌年,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則較感染前一年高4倍;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後翌年,出現心血管病的機率較感染前一年高5倍。可見所有呼吸道病毒都有機會增加翌年的心肌梗塞,原因可能是削弱免疫系統的同時,也增加身體發炎機會。
另外,2018年蘇格蘭亦有數據,發現感染流感後,出現心肌梗塞的風險高10倍,出現中風的機率高近8倍。
為什麼明明是中流感病毒,卻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危機?原因就是流感可引起達致嚴重程度的身體炎症,令血中發炎因子大量飆升,後果是:1. 血液黏性增加,2. 血小板非常活躍,以致血小板集結黏住血管。另外,由於流感可令部分病者肺炎、缺氧,如果你本身已有血管粥樣硬化的病底,就順理成章增加了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問題。
所以,如果你接受了季節性流感疫苗,可謂一針最少四得,除了可防流感,更可減低炎症,不讓發炎因子有機可乘,太活躍而導致血管堵塞,減少併發肺炎、心肌梗塞及中風等重症。
流感新冠系列 2-1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