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冷一代不復見

今天,是人權平等衝天的時空,小學可停課,中學為何不可?與幾位中學校長在組群溝通,上周一、二、三的數天,學生缺席率都創新高峰,兩位數字乃至三位數字串連的,比比皆是!
小時候在澳門唸小學,那是葡萄牙殖民政府懶散管治,而物質匱乏得很的年代。學校的營辦責任,主要落在天主教教會的肩膀上,吃不飽、穿不暖是澳門街童的普遍現象。街童與學童的身分,通常都是重重疊疊。遇上吃得飽、穿得暖的日子,即是教會有麵包、餅乾及牛油等派發的時候,大家的臉上總會呈現多點的笑容,以及難以言喻的歡欣滿足。
 
記憶所及,小學上課的日子,除偶爾給老師無情有理打手掌的時刻,有遇強忍眼淚的不開心片段外,大抵還是快快樂樂上學去。校內有幾位教師是在內地飽歷抗日戰火的,筆者上他們任教的課堂,特別聚精會神。畢竟都是抗日的死裏翻生,腰板挺直,版書是鐵畫銀鈎,筆筆有力,寫出中華民族的堅毅不屈。
 

吃得苦方為人上人

 
音樂科姓時的老師,除聲學到家外,最喜歡是教唱民族音樂歌曲,「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歌曲名稱忘記了,但歌詞及激昂的節拍還是清楚,同學們認真的齊聲合唱畫面,是歷久常新!
 
中文科的黃老師上課,教的內容是文史地不分家。筆者最喜歡聽他述說抗日故事,因有份從軍抗日,說出來的故事,就特別動聽,也特別有說服力。出生入死、入死出生的行軍細節,同學都會全神貫注。澳門寒冷天氣的日子很短,在這短短旳日子裏,必被捱罵,「這就叫做寒冷嗎?一點冷都吃不得,將來怎麼辦,國家怎麼辦,快將插在褲袋的雙手抽出來,否則我會給你好看……」來自北方軍人世家的黃老師,對學生是愈冷愈嚴厲,學生們總得要接受。那時候,是黃老師告訴我,梅花是愈冷愈開放的。
 
時代終究不同了,香港的氣溫少有的驟降,教育團體爭相高調要求教育局讓學校停課。和諧至上看是今天香港的必須,教育局也反應其快,宣布小學、幼稚園及特殊學校等機構,要用停課面對。今天,是人權平等衝天的時空,小學可停課,中學為何不可?與幾位中學校長在組群溝通,上周一、二、三的數天,學生缺席率都創新高峰,兩位數字乃至三位數字串連的,比比皆是!
 
「『為何請假?』『好凍!』簡單一問,更簡單的一答,學校可以不批假嗎?」校長朋友對筆者說。當今的學校教育,要守護「生於憂患……」的價值,落伍的了。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