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接受兩份愛國報紙和一份建制報紙專訪,提到她於2017年任滿後不會留任,以便履行對丈夫的承諾。有心水清的傳媒指出林鄭月娥曾在2012年初接受一份今天被定性為反中亂港的報紙專訪。她當時暗示不會效力下屆政府,退休後「會多啲時間陪兩個喺英國讀書嘅囝囝。」
後來梁振英擊敗唐英年當選特首,林鄭月娥從發展局長更上層樓做政務司長。有趣的是,她當發展局長時贏得全城(除了新界原居民)掌聲的依法處理丁屋僭建措施,在她做了政務司長後好像是大事化小,小事變無。(官方解釋可以是發展局長的直屬上司是財政司長,不是政務司長。)
梁振英的精彩答問
另一個有趣的題外話是梁振英當選特首後,於2012年6月接受《時代》(Time)雜誌訪問,提到假如他做不成特首,他可能會在英國居住、工作,因為子女在英國讀書。(不少香港官員和建制人士送子女往英國讀書,就像不少內地官員和愛國人士送子女往歐美讀書一樣,是非常普遍的情況。所以,不要讓反「戀殖」或反「外國勢力」的愛國情緒失控,應該符合國家和香港的整體利益。)
重看梁振英當年的訪問,實在令人感慨。他在回應中認為上任後最重大的挑戰是處理因港人不信任政府而導致的疏離關係。他說要填補這個鴻溝,重新聯繫港人。這段英文答問,實在精采,原文抄錄如下,讓識英文的梁營份子和廣大讀者再三欣賞:
What is the most challenging issue facing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 Disengagement with the people. People are disenfranchised because they don’t vote, they are disengaged because we don’t talk to them, and we don’t listen, not directly. There is a sense of being disowned, and therefore, there is a deep sense of distrust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or by the people of government. I want to bridge the gap and I want to re-engage with the people.
政治正確的藉口
梁特首上任後3年多,港人對政府的信任是多了,還是少了?當年梁振英認為上屆政府令市民疏離的問題(Disengagement with the people)是嚴重了,還是改善了?
林鄭司長在專訪中強調她工作的主要目標是配合行政長官的施政。兩人在工作雖偶有不同意見,但絕對沒有不咬弦。不知她是否看過我在上面提到的梁振英《時代》專訪。無論如何,她在專訪中似乎把今天政府施政困難的主要責任放在泛民身上。所以她批評泛民由以往的對事不對人,變成今天的對人不對事,特別是針對梁特首。她說以往立法會處理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到了一個階段,便以投票解決爭拗。現在泛民卻衝着政府,溫和黨派不再與四位激進議員劃清界線,反而變成同聲同氣。她認為要解決今天立法會癱瘓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市民發聲,但令她非常擔心的是,市民對這些情況漠不關心。
問題是:難道今天大多數市民(尤其是年輕人)不信任政府、對一國沒有好感、對立法會失效不關心等主要是因為泛民變得激進,對人不對事(特別是對梁特首有偏見)這麼簡單?還是這個說得出口的理由其實只是個政治正確的藉口?
讓我以最近泛民齊心企圖拖垮《版權修訂條例草案》為例子,提出另一個較合理的答案。
履行應有職責
表明不會連任後兩天,林鄭司長嚴厲批評泛民在版權修訂上以缺席為手段,企圖製造流會的做法。她指出,立法會議員每月酬金高達9萬元,可報開支20萬元,任滿酬金60萬元等。因此,審議草案是議員的憲政責任。她要讓全港市民及納稅人知道,部分人支持的泛民議員沒有履行職責!
我應該是首位評論人指出立法會議員出席會議是職責所在,因為他們是受薪工作,不是無償義工。所以我曾建議立法會應該通過規定,懲處因缺席導致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的議員,例如扣除他們部分酬金。
不過,當時的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無論是建制或泛民)對我的意見無動於衷。我相信這是因為議員以往經常缺席沒有什麼政治考量,只是疏懶或有較重要的公務或私事。(有政治目的缺席,意圖製造流會,最終失敗的經典例子是「等埋發叔」,不過事後我聽不到有政府官員說出什麼全體市民和納稅人需要知道他們支持的議員沒有履行職責的說話。)
市民認為盡責
今次泛民因為不滿意政府拒絕修正原來草案而有心拖垮版權修訂,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其實有43人的建制議員要應付泛民的流會策略不是難事,因為法定人數只是35。上星期不是連主管法案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綿樑,都稱讚建制派的創意反流會策略成功嗎?
現在泛民在版權修訂的政治角力上要做的,不僅是利用缺席製造流會,更要在辯論時輪流發言拖延時間。說這是拉布沒錯,但這不是偷懶,反而是非常勤力(不能間斷)及考工夫(主席可以重複論據為由中斷發言)的工作。支持修正,否則不應通過版權修訂的選民不會覺得泛民議員這樣做是白支薪,反而認為他們是盡責。
假如最終較多選民認同林鄭司長的批評,泛民會在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上慘敗,失掉3分1的議席。到時,立法會便可以按政府或建制的旨意,非常有效率地運作。
換句話說,現在泛民無懼政府或林鄭司長的批評,是因為他們判斷的民意是部分支持他們就版權修訂拉布、部分漠不關心,反對的佔少數,而多數漠不關心的市民對政府(和建制)也沒有多大好感。3年前,未上任的梁振英說市民與政府疏離是因為政府不跟他們說話,不直接聽他們的意見(they are disengaged because we don’t talk to them, and we don’t listen, not directly)。在版權修訂(及其他具爭議性的事項)上,今屆政府是否真正聆聽市民的意見(例如梁特首也因為在網上分享個人表演而須補付版權費)?
再說白支薪。假如政府透過客觀、專業的民調問市民,有多少領導級官員在他們心中是白支薪的?答案恐怕是不適宜公布吧!
今天市民最擔心的不是版權修訂或其他政府的立法建議不能通過,而是每天在內地出現創意變化(但又沒多人相信)的失蹤案如何終結及讓他們無須恐懼。到目前為止,梁特首的表現沒有予市民信心,他有決心和能力維護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高度自治和港人在《基本法》下享有的人身自由。還有17個月任期的林鄭司長可否襄助梁特首維護港人的權益和香港的核心價值,以及用人或炒人時都是按能力而不是其他因素?
申報利益:本人曾任政府官員,現在無黨無派,獨立評論時事,堅守對事不對人的立場。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