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提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下層階級,指的都是無產階級,亦即勞動階級。自營業者之類的舊中產階級姑且不論,構成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階級,是包括經營者在內的資產階級、專業工作者與管理階層所構成的新中產階級,以及理所當然位於最下層的勞動階級。
然而雖說經濟不景氣導致整體所得水準有所下滑,勞動階級中從事典型勞動的人卻提高了所得,這使他們看起來更像是新中產階級。勞動階級內部出現巨大的裂縫,非典型勞工被排除在外,跌落至最底層。於此,新的下層階級,也就是底層階級便誕生了。
「底層階級」這個詞彙並非筆者自創,對此筆者會在《底層世代》一書第二章詳細論述,不過這個詞很早以前便已用於階級研究與貧窮研究的領域中,其用法依時代與論述者詮釋角度而有所不同,但所指對象皆是那些永久陷入難以掙脫貧困狀態的群體。
美國與英國的大都會中聚集着大量的失業者、就業不穩定的人以及少數族裔的貧困階層。與其不同的是,日本直到最近都未出現這種現象。不過,在階級落差逐漸擴大的趨勢中,日本也出現了與典型勞工有顯著差異的底層階級,他們佔了整體就業人口的15%,已足以成為階級結構中重要的一環了,正因為如此,筆者才會主張「新階級社會」已經出現。
第一代「飛特族」邁入50歲
日本底層階級的人口增長始於1980年代末的泡沫經濟時期。社會的勞動力在泡沫經濟的背景下需求大增,而企業為了管控成本,不僅透過典型僱用的方式來獲取勞動力,同時擴大僱用非典型勞工來進行調節。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應屆畢業的年輕人也加入學生打零工、兼職主婦與退休後返聘這種向來是人生某一過渡階段限定的非典型勞動型態。飛特族這個名詞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被拿來指涉年輕人。泡沫經濟的破滅更深化了這樣的現象,繼而不良債權問題讓社會陷入長期不景氣,導致非典型勞動成為了常態。
正如許多調查結果所顯示的,人要脫離飛特族的狀態至為困難。日本的企業通常不會錄取中途離職的人,若在這種情況下成為飛特族,就會很難再重新找到正職。特別是超過30歲的人,幾乎不可能逃脫這種困境。因此,飛特族們就會一直維持下去直至進入中高年。
過了大約30年,那群飛特族的先驅,曾經的年輕人們來到了人生半百的階段。他們之中多數人至今不具備正職工作的經驗,或者僅做過一段時期。這群年輕人30年來持續被社會排除在外。再加上那些經歷離異或喪偶,身分從家庭主婦轉變為非典型勞工的單身女性們,形成了人口龐大的底層階級。孕育出底層階級的社會結構,已經深深扎根於日本社會難以拔除了。
若放任現狀繼續發展置之不理,日本社會無疑將會面臨危機。那麼該如何行動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這可以說是現代日本人所面臨到的最重大的課題。
《底層世代》一書主要引用了量化的統計數據,希望能呈現出新階級社會的結構與動態,還有底層階級的嚴峻處境。同時也想說明,底層階級愈來愈龐大的日本社會將面臨多麼困難的挑戰。以及若還有一絲希望該上哪裏去尋找。或許無法提出令人滿意的解答,但筆者願盡一己之力在書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儘管這些資料看了苦澀而沉重,還望讀者們都能看到最後。
另外必須說明的是,《底層世代》由於聚焦於底層階級,對於和其他4個階級之間的階級落差只有最低限度的提及。但這不表示筆者認為可對該階級落差視而不見。關於涵蓋這4個階級落差的綜觀論述,可參考筆者拙著《新.日本階級社會》(講談社現代新書)。
原刊於《底層世代》,本社獲出版社授權轉載。
新書簡介:
書名:《底層世代:高工時、低薪水、崩壞的人生軌道,絕望的國度裏是否也有你的身影?》
作者:橋本健二
譯者:方斯華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4月
!doctype>橋本健二簡介:
1959年出生於石川縣。東京大學教育系畢業,東京大學研究所博士。曾任靜岡大學教職、武藏大學教授等,現任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術院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社會學(階級階層論、勞動社會學),結合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分析近現代日本的階層結構及其變化過程,同時研究與此相關的勞動與大眾文化的變遷。出版大量的社會研究著作,如《中產階級崩潰》(朝日新聞出版社,2020年)、《新.日本階級社會》(講談社,2018年)、《現代貧困故事》(弘文堂,2016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