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圓明園訪「慈禧太后」

1983年5月,香港一個傳媒高層代表團到北京訪問,其中一個參觀行程,是到圓明園採訪電影《火燒圓明園》拍攝工作,團員訪問了飾演慈禧太后的劉曉慶和導演李翰祥。

李翰祥在內地拍片的消息早於1982年9月經香港某份報章獨家披露,瞬即轟動香港和台灣,極度親台灣的大導演為何會靜悄悄跑到大陸拍戲?台灣影視界有人直斥李翰祥晚節不保。李翰祥曾經說過,過去回大陸拍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當他設於台灣的國聯影業結束後,他只想在香港平平安安過日子,拍幾部像樣的影片。

後來他在北京見了廖承志,「廖公」一夕話,增強了他回內地拍片的信心。李翰祥一直夢想到故宮拍清朝宮闈鉅片,只有北京紫禁城才能讓他拍出史詩式的大片,在各方配合下終於水到渠成,1982年8月,全國60多個單位組成的龐大攝製組開拍《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電影海報。
《火燒圓明園》電影海報。

廖承志促成開戲一事

李翰祥之前對返大陸拍片一事,一直不予置評,1983年5月我們到了被八國聯軍破壞得像廢墟般的圓明園,才知道獲安排訪問李翰祥。李大導侃侃而談,眾人的注意力卻集中在他旁邊的劉曉慶。當年這位年輕「慈禧太后」風華絕代,含羞答答,她回答我們的提問,一句起兩句止,她說過什麼已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記得後來拍攝大合照,站在旁邊的我對她目不轉睛,真的有點失態。

回頭說我們這個傳媒代表團,成員是由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前身)點名邀請,全部都是總編輯、採訪主任。當年筆者是以《成報》採訪主任身份參加,團長是《新晚報》高層、後來的特區政府民政局局長曾德成。

在這一年多前的1982年9月23日,英國「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石階上摔了一跤,預示香港前途問題談判荊棘滿途。其後,中英雙方各自在幕後出招, 爭取談判的籌碼 ,中方的一舉一動尤其令人注視。新華社此時安排香港傳媒高層訪京,時間上顯然經過特別考慮,我們也憧憬在採訪上會有重大收穫。

飾演慈禧的劉曉慶(右)和慈安的陳燁(左)。
飾演慈禧的劉曉慶(右)和慈安的陳燁(左)。

香港前途問題的劃時代文件

到達北京後,我們等待着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以至中央領導人會見,希望從中窺探出香港前途問題的一些蛛絲馬跡,然而,我們等到第三天,仍然沒有跡象會有主管香港問題的官員接見我們。身為各報的採主或老總,如果沒有「料」報回香港,實在有辱我們的「威名」,我們只好向團長曾德成施壓,聯名要求他向港澳辦轉達我們的不滿。

曾德成看來有點尷尬,他應該知道港澳辦高層不露面的原因,我們事後了解到是中方不想在敏感時刻,被我們迫供露出談判底牌,另外一個原因是人稱「廖公」的港澳辦主任廖承志病危住院。最後,我們聯名上書向中央提出7項與香港前途有關的問題,要求作出答覆。

5月29日晚上,團長曾德成喜孜孜的向我們出示了一封函件,說是中央領導層的「書面談話」,對我們的提問作出答覆,全文212個字,表示中國收回香港主權後,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由香港當地人自己管理,實行一系列的特殊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等,以保持其繁榮和穩定,並且表示中國政府對這些政策將長期不變。

由於當時中英雙方仍未正式展開香港前途問題談判,這份書面談話便成為北京就香港前途公開表態的首份立場書,也是一份劃時代的文件。據了解,這份文件是得到「廖辦」同意發表的。廖承志因病於同年6月10日與世長辭。

2012年,筆者和昔日團友重遊圓明園。
2012年,筆者和昔日團友重遊圓明園。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