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的職場生涯說得上多姿多采,由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2010年1月獲委為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2021年夥拍東英金融前舵手張高波,共同創立滴灌通,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安排。在李小加眼中,滴灌通栽的雖是「小花小草」,但涓涓細流可匯聚成大川。
資料顯示,至2021年底,中國約有1.4億家小微企業,小微經濟一直是中國市場最重要的一環,對中國稅收貢獻超過五成,經濟總量(GDP)貢獻超過六成,貢獻八成以上就業職位。然而,小微企業業務增長潛力大,但其融資需求金額太細,難以吸引私募股權機構的青睞,李小加成立滴灌通為小微企業主配對融資安排,確能切中市場需求,但前提是小微企業的營運必須高度數字化。
經營小微貸,滴灌通不是第一家,阿里巴巴聯營企業螞蟻及陸金所已是行業的佼佼者,但滴灌通的收入分成合约(Daily Revenue Contract,DRC)與一般定期貸款不同,滴灌通每天從小微企業收入分成一定比例,套用李小加的用語,DRC對投資人的保障較傳統投資或借貸更大。
Mission impossible變成possible
李小加表示:「我們想解決一個mission impossible的矛盾,究竟什麼樣的資金,能讓小微企業主覺得是好的資金,同時又讓投資人覺得是好的投資。」
對於小微企業主來說,最怕是生意失敗,借款能夠不用還便是好的資金,否則要為此傾家蕩產,砸鍋賣鐵,他營商的風險實在太大,性質就好像股權投資一樣。然而,投資人卻希望投資像債權,能夠有穩定的收入分成,DRC模式能夠解決這兩項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李小加在華爾街打滾多年,自然知悉投資銀行家的最值錢地方是價值發現,在傳統金融體系,信息發現機制是最昂貴的操作,投資人很難對小微企業提起投資興趣,根本也是要從偌大的小微企業找出有潛質的營運商,信息發現成本實在太高。然而,自從區塊鏈(Blockchain)近年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就算個別小微企業的融資量額不高(滴灌通平均每宗融資額約40萬元),仍然可以低廉成本為小微企業核實財務狀況,間接令投資人進行收入分成由不可能變成可能,因為回報不會被高昂的會計成本所侵蝕。
李小加指出,內地小微經濟已高度數字化,讓滴灌通每天從這個數字化分帳體系分成便變得易如反掌,無須要等到期末才能取回本息,減低投資人所承受的風險,所以DRC也受到投資人的歡迎。由於交收成本非常低,能使小微的末梢經濟體能夠承擔融資的小成本,那麼公司便能積少成多,小生意可累積成大買賣。
積少成多 小生意造成大買賣
過去3年新冠疫情肆虐,經濟下行態勢明顯,內地小微企業受到衝擊較中大型企業更甚,滴灌通如何協調小微企業與投資人的利益?
李小加表示,此前疫情期間不少小微企業主因業務不濟而關店,這個錢便不用還,他也收不到錢,一般而言,店主只需30至40個月便償清貸款,貸款風險有上限。那麼投資人為何願意參與DRC呢?投資人因為是每天分成,每天回來的小錢可以靈活地再投資,故此資金的利用率非常高。
他以生動例子來說明這個靈活性:「每天的分成,我第二天投給老王,第三天投給老張,第四天又投給老劉,這是一個每日付利的投資,所以資金利用率是很高的,雖然我是從你那裏拿13%回報……但綜合回報率是非常好,與股權同樣獲得高回報。」
小店多由個體戶創立 生命周期3至5年
至於回報穩定性來自以百萬計的小微企業,小店數目成千上萬、上十萬,甚至上百萬,每個小店的波動性可能很大,但作為一個整體,體量足夠大足夠分散,它的穩定性就非常高。
李小加認為,現實經濟中絕大部分都是「小花小草小植物」,中國的小店都是個體戶創立,他們都希望一年或一年半能夠回本,所以這些小店一旦成功,投資回報是非常好,可中國小店平均周期3到5年,可能租約到期,新的裝修又要開始,或者產品要換個口味,吃厭了京菜,換四川火鍋,小店周期自然很短。
他說,滴灌通的投資理念是要順藤摸瓜,藤是連鎖店,瓜就是它旗下小店,這個藤需要很多瓜,經濟效益才能體現出來。然而,對任何一個連鎖店,它開店的資金需求是很難找到,銀行也不會輕易借貸,或者融資量少少,因為要開新店才能帶來新的增長,滴灌通便能夠為小店配對投資人的資金,藉此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李小加:我不在其位,不替他們操這個心
李小加是個大忙人,很難得找到他做媒體訪問,能夠面對面聽他創業故事,自然不放過請教他對香港加強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有何建議?不過,李小加笑言:「這個問題已有太多人向我提問….我不在其位,不替他們操這個心。」
他迴避向香港金融業建言,那麽可以分享交易所當總舵手,與自己做老闆有何分別?
李小加第一個想到的分別,是以前在交易所有司機接送,現在每天自己開車上班……(工作壓力如何?)……他開始認真回應:「以前在港交所是想事情,70、80%的時間是想怎樣將事情推廣,因為港交所的事情不是自已一人可以決定,有一系列利益攸關者,有管你的監管者,有你的會員,有大銀行,有小券商,有社會各界,有機構投資者,有散戶,大家的利益都不一樣,所以你老是去推動,20%的時間想事情,80%時間是花在推動上,有可能推不成,就算推得成也要許多年才推得成,所以那些年壓力是挺大。」
至於現在呢?他說壓力是要搞清楚有沒有想對事情,能不能付諸實行,思索時間用了70%,一旦想起來就快做。
問李小時何時有創立公司的構思,他說:「港交所最後一年訂下戰略規劃,強調『立足中國,連接世界,擁抱科技』,當時我便有這構思,好趁這段時間早點退休,而且還不那麼老,嘗試一下創業吧。」
李小加專訪 2-1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