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相信政府未有預計今次退休保障諮詢會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然而,從政府的《退休保障前路共建》諮詢文件,將一向慣用的「全民退保」名稱改為「不論貧富」便可以清楚明白政府根本不希望實施全民退保。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究竟全民退保是否可以實行?筆者在上周文章已作解釋——全民退保的可行性是在乎政府能否實施有效的人口、家庭、勞工、教育及公共財政措施。無奈,這次諮詢中,反對和支持雙方只是聚焦於退保所產生的財政支出,卻忽略從基本問題找出答案。筆者相信即使雙方繼續糾纏下去,也不會將分歧減低。
退保的爭議主要圍繞在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大家可以細想,一個退保(或養老金)制度的長期財政負擔及現時不少國家正推行退保改革,均是由於人口急速老化所致。但過去三屆政府要撫心自問,香港的人口政策是否能夠紓緩本地的人口老化問題?答案是絕對不能夠!
香港人口政策誠然是失敗的
人口老化的主要原因是婦女生育率過低。從附圖,大家可以看到由1999至2014年,香港婦女生育率大約是1.1個孩子,低於現時正面對人口萎縮的日本的1.36個孩子。以現時香港婦女的低生育率來說,這絕對不足以支持香港人口長期持續增長。此外,在過去幾年,內地人以單程證來港的數字明顯減少。在這兩個負面因素的影響下,香港出現急速老齡化社會看來不能避免了。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香港預期在2043年開始出現人口萎縮,這正好證明香港現時的人口政策是失敗的。雖然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領導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於2014年底公布一系列的人口措施,但大部份的改良及新人口措施均是小修小補或舊酒新瓶,難以令香港人口的增長率奇蹟地加快。
從老年撫養比率(工作人口/老年人口)的角度來分析,只要工作人口有能力賺取足夠收入來撫養老年人口,即使老年人數持續增加也不是一個大問題。但要做到這點,政府需要從量和質兩方面入手才可以達到目的。
從質、量兩大方面入手
所謂量是指有足夠的生育率來補充工作人口。從以上分析,大家已得到答案。至於質又如何呢?這方面則是欠奉。根據上年年中一份名為《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不同年代的大學生(剔除通脹後)無論在起薪點及上流加薪速度,均有明顯下降。雖然這份研究報告有不善之處,但筆者相信即使剔除過去十多年大學數目顯著增加和學生的平均質素不及從前的影響,現時本地勞工人口的生產力即使增加,也沒有可能解決將來老年人口上升所帶來的龐大公共財政開支問題。因此,政府需要盡快找出一個權宜之計,以應付將來公共財政資源缺乏的問題。
較可行的方法是引入法定退休年齡。根據筆者的計算,只是將法定退休年齡(一旦實施)設於69或70歲,即可以增加工作人口和同時減低老年人口的數量,這便可以令老年撫養比率上升速度大幅減慢。雖然這辦法只是為政府買些時間來制訂一個可以根治人口老化問題的政策,但這已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