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黃昏時分,來到Kurt譚諾文的實體餐廳(Kurt告訴我,他既有實體,也有虛擬餐廳),看看他有什麼好介紹。
健康晚餐
晚餐:煙薰油辣味吞拿魚(半份)、泰式熟蝦(半份)、糙米飯、彩虹組合(甜點),合共115元。
糙米飯上有蔬果沙律,然後是熟蝦、吞拿魚。吃的時候,先吃海鮮,然後是沙律、暖飯。加一隻溫泉蛋、一碗海帶湯。一碗飯,一頓晚餐,吃得健康,吃出三個層次來。
飯後有甜點,卻沒有咖啡可喝。Kurt說:「Pickabowl不提供咖啡或茶。你可隨意飲用我們免費供應、加有檸檬的開水,也可試試真空包裝的蔬果榨出來的果汁。」遂來一杯有蘋果、紅菜頭、羽衣甘藍成分的新鮮蔬果汁。
餐廳內只有4名職員,看來足以應付前來吃晚飯的顧客。Kurt說:「我們沒有廚房,不用廚師。健康食品事前經過處理,在保持新鮮情況下送到餐廳。到來光顧的食客,可以按照個人的喜好,選擇不同的食物,拼湊出自己的晚餐來。」
要吃得健康:「少油,少鹽,少糖。」Kurt說Pickabowl已經做到了。
也曾與朋在尖東區用膳,吃的也是健康餐。餐廳提供熟蛋、雞肉、煙火腿或煙三文魚,新鮮沙律不可或缺(女士可只選擇雞肉及蔬果)。
問Kurt會不會在尖沙咀開一家主打健康食品餐廳。Kurt說:「開實體店,最大的問題是租金。」Kurt說食材的妥善處理,就是在虛擬餐廳內完成的。「外賣,送到顧客家/工作地點的食物,就是由虛擬餐廳負責的。」
創業者言
Kurt譚諾文說來到開Pickabowl餐廳,已是他的第三次創業了。
Kurt在2017年,第一次獲得ICT獎(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那是肯定Kurt在資訊科技方面,做出成績來。「我中學時無心向學,不受管教,日子過得頹廢。後來到了澳洲,發憤圖強。由英語不及格到在英語的世界中學習,由不懂自律到完全自律,從整天無所事事到邊讀書邊兼職。」辛苦是辛苦,但有回報。
Kurt最後入讀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專注學業,為他打下日後創業基礎。一個勵志、個人成長故事,由Kurt娓娓道來,很具說服力。
2015年,Kurt在香港科學園,開了家創新科技公司,就「手機程式平台概念」,找出「共享經濟模式」。「我們為用戶提供服務,包括他們在公路上、港鐵上、物流遞交的即時服務。」「簡單來說,服務端通過手機程式,幫客戶端,把物品交到收物端(第三者)手上。這未發掘的資源,是一個小型物流的運送服務。例如住在大埔的服務端,為客戶端帶一件物品,由大埔帶到金鐘,交給收物端,舉手之勞,便有額外收入,何樂不為。」
因為這創新概念,讓Kurt在2017年得到ICT獎。
Kurt分享「終身學習」心得,是「把學習當成習慣」。「當你要完成一件美好的事情,你需要書本上的知識、繪畫時的想像力、運動時的自律及不怕輸的精神。」
來到創業,Kurt既有這方面的「知識」,又具有「想像力」,肯「自律」,不怕捱,還有「不怕輸」,敢於迎難而上的勇氣。
最好的回報
Kurt談到創業的苦與樂:「一件事,從構思到實踐,有一天,夢想成真,構想變成事實,那過程儘管辛苦,但有了眼見得到的成果,我會感到滿足、快樂的。」
談到回報,Kurt說不是賺到很多錢才開心的,而是創業,到了開花結果一天,很有成功感。
「開門做生意,顧客來過一次,肯再回來幫襯,那是肯定我們提供的服務,哪會不開心的呢?」
這位拿過ICT獎的青年創業者,教我知道,虛擬餐廳與實體店可以並存(他自己就兩者兼得)。Kurt說:「虛擬餐廳在互聯網上出現,網上營銷產品。但它又可以與實體店重疊,我的食品既可在實體店享用,在虛擬餐廳一樣訂到的。那是說,同一品牌,可共用的。」
為了證實Kurt所言是否屬實,一天過後,我打電話到虛擬餐廳,選購同一款套餐,不用等太久,送來的食品差距不大,暖飯,還是暖的。就是海帶湯,沒有在餐廳喝的熱而已。
Kurt向我說創業,「不需要什麼錢(真的麼?),最需要的是:對市場有敏銳觸覺,個人要有操守、有誠信。」說出來的幾個重點,很有道理,但是,會不會是知易行難呢?
問Kurt:「你能貫徹、落實你的信念麼?」Kurt的回應:「這幾年,我就是這樣活過來的。」
創業艱難、辛苦之處,Kurt沒有具體說出來,盡在不言中,他該是個很捱得之人。
「團隊精神至為重要。創業者,應該是個好領導、好的執行者。」Kurt說此話時,顯得從容、自信。疫情至今三年了,他都挺得住、堅持下來。如今該沒有什麼難題他應付不來的吧。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綜合轉載,題為編輯擬。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