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尊嚴象徵 風浪裏的穩定力量──圖片中的伊利沙伯二世

由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到元宇宙時代,90多年來見證了世界歷史的急速變遷,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一生是怎樣走過來的?

2022年9月8日,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陛下(HM Queen Elizabeth II)在她最愛的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Balmoral Castle)與世長辭,享耆壽96歲,70年的統治生涯正式落幕。英國廣播公司(BBC)形容她恪盡職守,終生不渝,她強烈的責任感、對王位和臣民矢志不渝的獻身精神,令她在時局動蕩中仍能成功維持君主制。由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到元宇宙時代,90多年來見證了世界歷史的急速變遷,她的一生是怎樣走過來的?

童年時的伊利沙伯。(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童年時的伊利沙伯。(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伊利沙伯公主的早年歲月

伊利沙伯二世出生於1926年4月21日,本名伊利沙伯·亞歷珊卓·瑪麗(英語:Elizabeth Alexandra Mary),為約克公爵及其夫人(日後的喬治六世及伊利沙伯王后)長女,與妹妹瑪嘉烈公主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據稱,她很小時就表現出很強的責任感。雖然她沒有在學校接受教育,但擅於學習語言,而且充分學習了憲法歷史。為了給她創造與同齡女孩交往的機會,1910年在白金漢宮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女童子軍。

喬治六世及兩位女兒。(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喬治六世及兩位女兒。(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年輕的伊利沙伯(中)正在坐火車。(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年輕的伊利沙伯(中)正在坐火車。(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36年,國王喬治五世逝世,長子大衛即位為愛德華八世,可惜他不愛江山愛美人,堅持迎娶兩度離婚的辛普森夫人,與教廷衝突而選擇退位,父親喬治六世無奈下即位,不久後便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伊利沙伯的命運。

1943年,年輕的伊利沙伯,家族習慣稱她為"Lilibet"。(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43年,年輕的伊利沙伯,家族習慣稱她為"Lilibet"。(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39年,13歲的伊利沙伯公主隨父王、母后視察皇家海軍學院,與她的遠房表兄、希臘王子菲臘相遇,BBC指出,這並非兩人第一次見面,但這次相遇使兩人之間萌生愛意,之後保持通信來往。二戰期間,她開始履行公共職責,參加了英軍預備役,學習駕駛和保養車輛。

戰後,喬治六世同意了女兒的婚事。1947年11月20日,兩人在倫敦西敏寺大教堂舉行了婚禮,丘吉爾形容當時的盛況給戰後滿目瘡痍、一片灰暗的英國平添了「一道亮色」。兩人育有三子一女,包括查理斯王子、安妮長公主、安德魯王子、愛德華王子。

1947年11月20日,兩人在倫敦西敏寺大教堂舉行了婚禮。(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47年11月20日,兩人在倫敦西敏寺大教堂舉行了婚禮。(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伊利沙伯公主與菲臘親王的結婚照。(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伊利沙伯公主與菲臘親王的結婚照。(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繼任國君  成為伊利沙伯二世

由於戰爭期間的精神壓力和緊張生活,加上長期吸煙,喬治六世患上致命肺癌。1952年1月,年僅25歲的伊利沙伯和菲臘親王代替國王出訪非洲,期間在肯尼亞野生動物園的狩獵木屋中,突然接到國王去世的噩耗,隨即繼位成為女王,並趕赴倫敦。

她正值芳年華月,不顧時任首相丘吉爾的反對,開啟電視實況轉播加冕禮的歷史,在1953年6月完成宣誓及加冕。有評論人士認為,女王當政比國王當政的時代更為繁盛,而加冕儀式正象徵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英女王與時任首相丘吉爾合照。(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英女王與時任首相丘吉爾合照。(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1953年6月,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完成宣誓及加冕。(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53年6月,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完成宣誓及加冕。(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在去殖民化的浪潮中,為維護大英帝國的國際地位,1953年,新女王踏上漫長的英聯邦國家巡旅,她是首位在任君主出訪澳洲和新西蘭。部分英國前殖民地和屬地自願加入英聯邦,許多政界領導人認為,新建立的英聯邦可以制衡新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英國的政策在某種程度上開始疏遠歐洲。

英女王出訪烏干達。(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英女王出訪烏干達。(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64年電視中的英女王聖誕文告。她開創了電視直播宣讀文告的先河。(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64年電視中的英女王聖誕文告。她開創了電視直播宣讀文告的先河。(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遭遇連番挑戰  致力維護王室尊嚴

1956年的蘇彝士運河事件加速了英國影響力的衰弱。首相艾登被迫辭職後,由於保守黨當時沒有選舉新領袖機制。經過連番磋商之後,女王邀請麥美倫組成新政府,這一事件導致女王被捲入政治危機。在英國國內,人們對王室的態度也在發生迅速的變化,王室地位開始受到動搖,在一連串改革後,「世襲王朝」這個詞彙逐漸被「王室家族」取代,她始終保持王室與政府的距離,並努力顯示家族平易近人的形象,為王室重新贏得了公眾的愛戴。

1975年,英女王出訪香港。(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75年,英女王出訪香港。(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75年,英女王出訪香港的紀念幣。(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1975年,英女王出訪香港的紀念幣。(Royal Collection Trust圖片)

但90年代,王室發生了一連串醜聞和災難,嚴重影響王室地位,包括女王次子約克公爵與妻子分手、安妮公主離婚、查理斯婚變。同年,女王最喜愛的溫莎堡遭遇大火,修復費用由公帑還是女王支付引發了一場公開爭論,女王在1992年的聖誕文告中形容,那是「可怕的一年」,但仍致力維護王室的尊嚴,包括開放白金漢宮,以籌集資金支付修復溫莎堡的費用,女王和查理斯王子也宣布為投資收益繳稅。

1997年戴安娜王妃在法國意外身亡,對王室造成巨大震動,而女王本人也因為不習慣過度表露情感而遭到異乎尋常的批評。最終,女王還是打破慣例,以電視直播形式表達對戴安娜去世的哀悼,並承諾王室家族將會與時俱進,改變傳統做法。

英女王多年來致力維護王室的尊嚴。(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英女王多年來致力維護王室的尊嚴。(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在往後的日子,王室持續受到輿論壓力,包括哈利王子的婚姻問題,但英女王在英國及世界人民心目中,仍保有很大程度的尊嚴,受到人民熱烈歡迎。在接二連三的令人不安的時刻,女王始終保持一貫的冷靜。新冠疫情爆發後,女王發表電視講話,鼓舞民眾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英女王及長子查理斯王子頒發勳章予國民保健署職員,嘉許他們在新冠疫情中的服務。(亞新社)
英女王及長子查理斯王子頒發勳章予國民保健署職員,嘉許他們在新冠疫情中的服務。(亞新社)

英女王出席地下鐵「伊利沙伯線」揭幕儀式,時任首相約翰遜(左一)隨同在側。(亞新社)
英女王出席地下鐵「伊利沙伯線」揭幕儀式,時任首相約翰遜(左一)隨同在側。(亞新社)

2015年9月9日,她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超過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紀錄。2016年10月13日,泰國國王拉瑪九世駕崩後,她成為當時在世的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2017年愛丁堡公爵退休,之後她繼續獨自一人履行公職,直到90多歲。2022年6月22日,英國和英聯邦各國為女王在位70年舉行盛大的白金禧慶祝活動。

2022年6月22日,女王與虛擬角色、「國寶」柏靈頓熊拍攝短片,慶祝登基70周年。(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2022年6月22日,女王與虛擬角色、「國寶」柏靈頓熊拍攝短片,慶祝登基70周年。(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2022年6月22日,女王及王室家族出席白金禧慶祝活動。(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2022年6月22日,女王及王室家族出席白金禧慶祝活動。(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過去70年,受女王任命組建政府治國理政的首相共有15位。女王去世前二天,9月6日,她在巴爾莫勒爾任命了第15位首相,前一日當選保守黨領袖繼而成為英國首相的卓慧思。2022年9月8日,在位70年的伊利沙伯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逝世,享年96歲。長子查理斯王子繼位,是為查理斯三世。

9月6日,英女王在巴爾莫勒爾任命卓慧思為英國首相。(亞新社)
9月6日,英女王在巴爾莫勒爾任命卓慧思為英國首相。(亞新社)

英女王與在任時部分首相合照。(亞新社)
英女王與在任時部分首相合照。(亞新社)
英女王與時任首相戴卓爾夫人、美國總統列根合照。(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英女王與時任首相戴卓爾夫人、美國總統列根合照。(The Royal Family臉書圖片)

晚年正在辦公的英女王。(亞新社)
晚年正在辦公的英女王。(亞新社)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