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書展反應良佳,實是一大喜訊,原來愛讀印刷書本的人仍多,看來書本在網絡強勢攻擊下仍有生存之道。千多年前曹丕說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可知一篇好文章確可以傳之後代,發人深省,啟人智慧,千年不朽不衰,是人類珍貴的精神文物。
傳統書寫 成就人類輝煌的共業
古人的文字最初刻於甲殼、竹簡,後來寫於縑帛,後人得之都珍貴無比。紙張發明後廣泛應用,留下的文牘更多,卷帙繁浩,積累更多前人智慧,使時人心智開拓,使人類的社會更進步,文化的滋養更為豐富、培育更多姿多采的感情和精神生活。傳統的書寫,成了人類的輝煌共業。
但我們可曾想到時代的進步,在萬物無聲中傳統書本漸漸被淘汰了,20世紀末期,網絡傳訊的出現,傳統的書寫開始為多數人摒棄。青年人趨之若騖,不愛以筆墨紙書寫,而偏愛在電腦網絡上書寫,也更愛在電腦或網絡上閱讀別人的文章。風氣如此,乍看進步了,其實在文化傳播上是一種倒退。
網絡文筆 缺乏滋養
這種文化倒退的現象許多人都忽略了,甚而反對這種說法。其實,網絡書寫自有其優點。網絡書寫界面廣闊,藉電腦傳出來的訊息,能傳給閱讀者的數量往往是傳統書寫的百倍、千倍、甚而10萬倍。而接收網絡書寫的時間更方便快捷得多,傳統書寫跟本無法比擬。
但書寫是講求文筆的修養,文詞要典雅精到的。網絡書寫在便捷方面取得的成功,往往缺乏文詞文筆的素質。即使通順言之有物的訊息和文章,許多成了即食般的食物索然無味,營養空疏。多缺乏文采,少了優雅。簡而言之,網絡書寫的風氣多是追求快捷與通俗,不顧及書寫的深度,使讀者欠缺了閱讀作品時的趣味。
其次,青年人閱讀網絡文章問題不大,但中年以後讀網絡上的文章,超過20分鐘眼睛便十分吃力,樂趣變成了苦差。對於喜歡精讀的讀者,印刷的書籍便於再翻重讀,或作眉批註釋,但網絡文章便失去這種閱讀上的享受和註釋的方便。傳訊圖片照片和動畫,是網絡傳訊的強項,要傳訊文字,看新聞消息猶可,如果讀散文小說,似乎稍遜一籌。
時代進步 仍需求傳統印刷書本
今日科技進步,網絡書寫氣勢上實佔上風,但網絡書寫可以代替傳統印刷書本嗎?答案是不可以的。回顧幾十年前,發明了電視機,以光影傳遞訊息,比報刊優勝得多,但事實上電視不能淘汰報刊,報刊雖然傳遞緩慢一點,但可以把消息分析得更詳盡,相關的輔助資料更充實,出現了相輔相承,互補不足,互相倚賴生存的情況。
傳統書寫和網絡書寫的效果,正好與電視和報刊的關係一樣,互相補足,對讀者和作者都更為有利。傳統書寫與網絡書寫最好兩者兼備而不偏廢,對作者和讀者而言都是好事。
文學作品 宜印刷成書
對於文學作品,除了可以拓展思域外,因為尚有欣賞,品味生活情操的價值。書本可以作更好的保存,可以借給同好者閱讀。亦便於攜帶,方便旅途,旅遊中閱讀。筆者總認為文藝作品和消閒作品,以傳統式印刷於紙張上面貌更為可取,至於帶領作深度思考的作品,同樣以傳統書寫面貌出現為佳。網絡書寫雖然流行,但怎能偏廢白紙黑字的文章呢?傳統書寫的書本,仍會存於世上,不會絕跡,師長更應向後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