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考慮增加富豪稅
堅持全民退保的原則不表示我們不應計算清楚任何退保建議的財政負擔,並在有需要時要求市民按公平、合理的原則共同承擔額外的開支。
政府諮詢文件把「不論貧富」模擬方案的「錢從何來」簡化為四揀一:開徵老年稅1.6%至3.9%;或增加利得稅4.2個百分點;或增加薪俸稅8.3個百分點;或開徵商品及服務稅4.5%。於是每項選擇都顯得難以承擔。問題是:為什麼只是揀一個稅項?
先撇除政治上難行的商品及服務稅和原則上錯誤的老年稅(為何政府要針對長者徵稅?為何政府不開徵綜援稅、教育稅、醫療稅?今天的差餉已不是放在差人身上!),假如政府同時增加利得稅和薪俸稅,而後者聚焦超級富貴,一般市民的額外負擔便可能不會像政府顯示的這樣誇張。
此外,在富者愈富的全球經濟新常態下,政府是否還需要擔心口講多年,其實完全沒有處理過的所謂稅基狹窄問題?與其加稅不論貧富(商品及服務稅便是例子),政府可否像其他資本主義地區般考慮開徵富豪稅?
為了打擊全民退保,政府總是拿有嚴重財政赤字的歐美國家為例,證明全民退保不可行。但僱主須付全民公積金供款16%的新加坡政府不是財政健全嗎?
政府應提供更多數據
在政府應該認真考慮全民退保的合理假設下,我建議政府在諮詢期間,就推行全民退保須增加多少稅收及對經濟影響有多大,作出不同的計算和測試,然後提出不同的加稅組合,讓學者和一般市民有詳盡的數據和客觀的分析作進一步討論。
我完全同意,全民退保也要睇餸食飯。但政府應該老老實實地提供數據,而不是一味靠嚇。假如政府模擬的「不論貧富」方案真的嚴重影響香港經濟,我們應該考慮將退保的年齡資格提高(例如不超過70歲)和將退休金額減少(例如不少於現時的長生津)。
我相信政府今次諮詢的殺手鐧,是強調模擬優化長生津方案可令25萬名長者拿多些津貼,而政府甚至可以把資產和入息限額再調高,讓更多長者受惠。不過,我更相信,假如我們今次不堅持全民退保而再「袋住先」,我們便會「袋一世」長生津。到時,政府可能連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的空泛承諾,也會繼續以問題複雜為由拖下去!
原文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