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分享、回饋」——再談《校長也上課》

一校之長,要背負整所學校的榮辱得失。公開發言,發表文章,壓力不小,特別在今天批判大潮沖天的大時代,往往是弊多利少。難以言傳的心理包袱,確是不輕。因此,願意將自己上課學習,以文字形式成書公開,是勇氣價值的表現。
 
匯聚34所中學的校長筆談,細說境外上課學習的《校長也上課》一書,早前舉行公開發布會,報章記者朋友問了兩道問題:其一,「該書的對象是誰?」其二,「該書呈現怎樣的價值?」
 
談到《校長也上課》一書的對象,同儕互動、彼此分享是該書最大的原動力。教學上的同儕,筆者認為校長、眾多教師,都可稱為同儕。當然校長的言行舉動,所屬學校的持份者,除教師外,還有校董、校監,以及眾多的家長與學生,自會留意校長在書裏說些什麼。因此,該書的出現,必有一定的基本讀者盤。事實證明,出版後不到十天,訂購數量已增長不錯!
 

以書呈現價值

 
至於該書呈現怎樣的價值?一校之長,要背負整所學校的榮辱得失。公開發言,發表文章,壓力不小,特別在今天批判大潮沖天的大時代,往往是弊多利少。難以言傳的心理包袱,確是不輕。因此,願意將自己上課學習,以文字形式成書公開,是勇氣價值的表現。
 
當然,由此誕生《校長也上課》,鼓勵學校的各持份者,要不斷進修,終身學習,樂觀進取,提升教學正能量。面對今天老是互相指摘的社會氛圍,提倡互相欣賞、互相分享的價值,是香港今天的急切需要!
 
《校長也上課》不止說中國上海,也談日本、美國等地的上課經歷,實踐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多元共融與包容互利;這亦為該書設想、期望能呈現的價值。
 
筆者亦建議記者朋友參看書裏,由同心教育基金會主席何志豪先生寫的序言︰「西方柏拉圖與咱們東方孔子的年代,都曾對時代的敗壞作出深沉的抗議,時間飛逝,何止千年,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邪惡與良善並行,年輕一代的成長雖有陷阱重重,卻仍有可造之機,可成有用之材,時代終究還是屬於年輕一代,尋根追問,原因在哪裏?原因當然是複雜多樣,但核心在學校教育,在這裏,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自柏拉圖、孔子以還,潤物無聲,春風化雨,學校教育是傳統授業解惑之寶地,濁流可以育化成清流。學校教育仍然薪火相傳,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校長領導……」
 
的確,領導是關鍵。而「學習、分享、回饋」三合一,是任何專業進階的不二法門。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