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的創新造型藝術:《山水》與《紫玉成煙》

《山水》中變化萬千的水墨及寫實的山水背景都由同一部投影機造就,配合多種舞台燈光、音樂節奏、舞者出場的位置及移動的布景,竟然如此天衣無縫,十分佩服。

香港舞蹈團近期致力於跨文化領域的藝術實踐,希望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思考、呈現及表演,發掘舞蹈的真諦。舞團以《山水》探討舞蹈的內在美。黃賓虹說:「江山本似畫,內美靜中參……」《山水》在靜態上展現不一樣的氣質和氣韻;此作亦在動態中盡顯舞蹈的氣勢,與中國武術扣連。舞者的身體如游刃,呈現剛烈的氣息;身體又如的筆墨,在潛移默化。

舞蹈更與戲曲交融,藉着經典名劇《紫釵記》,舞團重新界定愛情的「舞步」及舞步的「愛情」。舞團又載譽重演《紫玉成煙》,此作曾於2019年榮獲香港舞蹈年獎兩項大獎。本文嘗試探討這一系列的創新手段,分析其文化及藝術意涵,並希望剖析其造型藝術概念的優勢及缺點。

香港舞蹈團近期致力於跨文化領域的藝術實踐,圖為《紫玉成煙》、《山水》之海報。(香港舞蹈團圖片)
香港舞蹈團近期致力於跨文化領域的藝術實踐,圖為《紫玉成煙》、《山水》之海報。(香港舞蹈團圖片)

舞步取代筆墨  體味自然之象

跨文化類型的演出都面對一個挑戰:藝術形式得到更新之後,問題出現也正好關於形式上的變化。究竟怎樣保存本體性的舞蹈元素,才能讓作品在脫變的過程中,不會失守於其立足點,《山水》在這方面的努力是得到肯定的。著名畫家宗炳曾談及山水畫的「澄懷味象」,舞蹈員以身體和舞步取代筆墨,在創新的形式中,身體一動一靜,亦張亦馳,在畫中畫外,體味自然之「象」,分享澄澈的心境,啟發了觀眾,從畫中的自然生機及舞蹈的動律,感悟新奇。

《山水》的舞台設計心思細密,每一個舞蹈章節定位鮮明,無論直幅或橫圈,都在背幕有序地以充滿創新的方法呈現。例如,分割畫面先後展現或全屏展示,配合音效及舞姿,彷彿身體就是畫法的勾、皴、擦、點及染,建構豐富的內容包括物象美、意境美及人格美。

《山水》在保存本體性的舞蹈元素的努力是得到肯定的。
《山水》在保存本體性的舞蹈元素的努力是得到肯定的。

筆者唯獨對設計加入了日本元素感覺有點困惑。台中央有日式大屏風,可張可合,背幕前正中央有一巨石,是貫串各章節的日式布景之一。另,舞蹈員的長裙褲也是偏近於日式。這些元素非常顯著,於是帶出了一個美學的問題。例如傳統的日本美學「物哀」(mono no aware)與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有點格格不入。

中國水墨畫所體現的是中正、文雅、樸實之懷,山水的自然面貌顯於清、沉、潤、和、平、留、圓、重的筆法。然而日本的傳統方法比較崇尚表達蕭條的景緻及人物內心深處的幽情,處處顯示淡淡的哀愁。兩者在藝術造型方面,分別也很大。舞劇用日式屏風分間舞台空間,建構出裏外的空間。中國藝術家的空間意識不同,中式園林及宅院各式各款的大小雕花窗戶開放性強,置身其中者,移步換景,在不同材質的窗框架下可享受隨時「變化」的景觀。

《山水》的末段之《臨石・聽濤》及《明淨・衝和》,背幕及左右兩旁均設投影螢幕,展示洶湧的波濤,好像一副自然主義的現代風景畫。這一章節中,舞蹈員以純熟的技巧,把各種功夫元素融匯於山水之中。筆者最欣賞第二章的《敬亭・獨坐》,舞蹈員的身體,立體地展現四聯小幅的空間意識,但舞劇又似慢慢地開啟橫卷,一點一點的描述主人公於山水之間的感應。

這一段配合燈光,長短濃淡的水墨則化成舞蹈。這一段的特色是由遠而近,穿黑衣的一群舞蹈員,以雅淡清幽的舞步,伴隨着一位穿白衣的主人公。多層的透光活動屏風分間舞台前後的空間,營造剪影效果,又出現四聯小幅的框架。

然而舞蹈更似橫卷,遊山者在大自然間應會感神。舞動的身體到達台前時,遊山者終能登高望遠,黑衣的同伴化成山石,承托着主人公的身體,她便獨坐高處,靜享天地之間的水山澄象。

舞蹈員以純熟的技巧,把各種功夫元素融匯於山水之中。
舞蹈員以純熟的技巧,把各種功夫元素融匯於山水之中。

融合粵劇舞蹈  五大創新元素

《紫玉成煙》在黑盒劇場演出,作出多種實驗性的嘗試,整體來說,其藝術造型效果反而不及《山水》多變,可能因為十字形舞台的限制太大,舞者需與戲曲演員及樂師分享舞台的空間,舞台上可塑的舞蹈空間變得稀少。

此作亦是一個混合類型的作品,以香港經典粵劇《紫釵記》中霍小玉與李益之間的愛情故事作為主線,發展成為小型實驗舞劇。唐滌生的原著中,霍小玉雖有皇族血統,卻家道中落。淪為青樓女子,仍潔身自愛。遇上李益,一見鍾情,在母親見證下成婚,惜權貴奸臣當道,李益先被派邊疆工作,與妻分離,後被誣告叛國迫婚於太尉府。

小玉早已憶夫成疾,聞夫另娶更病入膏肓。瀕死之際得一位王爺指引,以正室之身闖府爭夫,最後大團圓結局。實驗舞劇沒有把此家喻戶曉的故事重述,集中深入處理戲劇主人公的內心掙扎,筆者認為處理恰當,可圈可點。 其創新元素包括:

1)霍小玉的造型一改戲曲的傳統,無論髮式及衣袍等均帶一點唐代女服及日本服的元素;
2)經典的《紫釵記》小曲唱段,由戲曲演員同台,簡約地重演,如泣如訴;
3)重覆播放殿堂級粵劇藝術家白雪仙及梁醒波在《紫釵記》電影中的念白,表達嘆喟與安慰,增添戲劇效果;
4)兩組舞蹈員分別代表霍小玉及李益,演繹愛恨交織的矛盾心境,每次列隊出台分別展示身心靈之苦及情感受傷的一刻;
5)樂師以現代人的服飾同台伴奏提供一個跨越時空的藝術審美距離。

《紫玉成煙》以香港經典粵劇《紫釵記》中霍小玉與李益之間的愛情故事作為主線。
《紫玉成煙》以香港經典粵劇《紫釵記》中霍小玉與李益之間的愛情故事作為主線。

筆者很佩服舞者對藝術的堅持,一舉手一投足,或是克制,或是情感奔放,集體地呼應舞者身體的節奏,把群舞、獨舞及雙人舞結連得密不可分,又同時各顯個別每場的舞蹈特色。例如劍舞及手拍頭巾舞,兩場都是佼佼者。

然而《紫玉成煙》未有高度融合傳統戲曲身段與現代舞蹈。筆者認為此舞劇以跨藝術類型定位,仍有空間可以更進取。可是現時只有女舞者慢步台上時的步姿來自戲曲。例如劍舞,沒有戲曲北派或南派的元素,李益的中國硬漢子底氣,還被掩埋在充滿日本元素的舞衣下。

整體來說,《山水》的藝術造型遠比《紫玉成煙》的優勝。雖然《山水》亦受日本風影響,但在藝術類型的融合、舞蹈的創新思維、空間布局等方面都非常突出。特別一提,《山水》中變化萬千的水墨及寫實的山水背景都由同一部投影機造就,配合多種舞台燈光、音樂節奏、舞者出場的位置及移動的布景,竟然如此天衣無縫,十分佩服。

《紫玉成煙》未有高度融合傳統戲曲身段與現代舞蹈。
《紫玉成煙》未有高度融合傳統戲曲身段與現代舞蹈。

作者簡介

陳劍梅於英國肯特大學獲取哲學博士學位,現於浸會大學電影學院敎授世界電影理論及電影流派史、電影美學等碩士學位課程。其學術論著包括Hong Kong Dark Cinema: Film Noir, Reconceptions, and Reflexivity(Palgrave Macmillan, 2019)。此作之中文版獲第15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推薦獎。

陳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