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輿論認為,香港記者協會應該增加透明度,例如公開會員名單和財務狀況。記協已作了合理的回應,此事自然成為一時熱門話題。我剛好碰上一位相熟的建制派高層,他也對此津津樂道。
出席校園講座算不算「滲透校園」?
也許相識多年,熟不拘禮,所以他也談得很直率。他當然支持官方的說法,但他卻弔詭地說:「對反對派施加壓力,可以、應該;但對我們可不要這樣;否則我們也會反對。」
他說,如果官方要他們公開名單,也許一般會員都不會反對,光明正大嘛。但問題是,有些會員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成為會員,因為有一些會員是參加個別活動後就自動成為會員,毋須申請,也毋須確認,那就更不會反對。如果無端端公開名單而招來否認,不是自找麻煩嗎?他說出有別於記協的特殊考慮,增加了我的見聞,也明白了某些建制團體會員鼎盛的其中一個原因。
他又舉了另一個例子:應邀到學校出席講座,是不是「滲透校園」?如果是的話,他就糟糕了。我問為什麼?原來有關方面曾要求建制派人士多到學校出席講座,教導學生認識官方的觀點,這不是同樣可以被解讀為「政治傾向和立場」嗎?
況且,那時候雖然不是死命令,但卻慢慢成為「責任感和忠誠度」的一個「參考指標」。某些政協委員曾經吐過苦水,自己不善表達,不能到學校演講,只能用其他方式代替。他們還要自報評分,以便有關方面考核。
「一帶一路」是不是「顏色經濟圈」?
所以,記協主席陳朗昇也不認為「少年警訊入學校就是警察滲入校園」,這樣的用字並不理想。可見他也沒有把事物混在一起。
那位建制派高層還說,如果要批評和禁止「顏色經濟圈」的話,那麼建制派也會叫苦連天。現在不是也有很多建制派組織進行吸引支持者的經驗活動嗎?中國的「一帶一路」是不是「顏色經濟圈」?
當然,他也認為「顏色經濟圈」只是一個概念性名詞,而不會成為主導或影響經濟的重要元素。不管「黃店」、「藍店」、「紅店」,只要不是「黑店」就行了。它們一般都不會拒絕顧客幫襯,除非對方明顯是來破壞的。所以,大家都反對年前的破壞性行動,而不是反對顧客自由選擇的經濟圈和商業活動。
可見,只要說事實,講道理,是可以溝通的。陳朗昇的表述不亢不卑,希望各方都可以良性互動和交流。(最後也須利申,我以前也是記協執委。)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