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明:心中宛有當時在

書寫的年代已逐漸遠去。文人的信劄、手跡已成為歷史陳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潘耀明做過現代中國作家研究,編過文學書和文化雜誌,與文化人接觸和交往特別多,也收集了一些文人墨寶、手跡。

(編按:香港著名作家、出版家、《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的新作《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名家手迹背後的故事》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新作精選了潘耀明與巴金、錢鍾書、楊絳、葉聖陶、俞平伯、沈從文、卞之琳、艾青、駱賓基、蕭紅、顧城、茅盾、冰心、金庸等名家的交往研究文章,同時配以這些名家與作者交往過程中的書信、手稿、照片等珍貴資料。作品感情真摯,打動人心,多角度地呈現了一批文壇名家的風貌。

本書由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嚴家炎作序,嚴家炎高度評價:「這部豐富而厚重的著作,在現當代文學史上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下文為作者前言

時代已進入網絡化,文人寫稿不用再像以往一樣,一筆一畫地爬格子,而是清一色用計算機寫稿;通信也不用書寫了,用「伊妹兒」(E-mail)或微信,既簡便又快捷。

書寫的年代已逐漸遠去。文人的信劄、手跡已成為歷史陳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做過現代中國作家研究,編過文學書和文化雜志,與文化人接觸和交往特別多,也收集了一些文人墨寶、手跡。

香港兩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先後舉辦了我的「現代文人書畫手劄特展」和「現當代名作家手稿書畫展」。過去對這些墨寶、手跡都沒有好好整理過,因這兩次展覽,我花了死功夫,翻箱倒篋,竟然撿出逾百件的作品,只是藏品三分之一,大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巴金的信劄有13封之多,他都是用鋼筆書寫的。他晚年身體不大好,字體很小,卻很清晰。內容大都是談他的創作經驗和近況,其中不少內容涉及他寫《隨想錄》的點點滴滴。他的繁體字版《隨想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我當時負責三聯書店編輯部,所以就出版繁體版的《隨想錄》事宜與他有過較多的書信來往。

我手上還有巴金《隨想錄·總序》及《隨想錄》繁體版的序言原稿。

巴金一再彰顯「說真話」的精神,在假話滿天飛的今天,重溫這些信劄,令人對他崇高的人格,肅然起敬。

艾青是我最早認識的內地詩人,那已是四十多年前的1978年了。他剛摘了右派帽子,從新疆石河子回到北京,也可以說他是我最早的忘年交,最早有書信往來。

信大都是他親自寫和覆的,後來,他身體欠安,才由夫人高瑛代筆。他的許多詩篇都是我早年所熟讀的。他那一首《我愛這土地》很感人,我每次朗讀,都不禁熱淚盈眶。我從沒讀到一首同樣的詩篇可以對祖國愛得那麽深沉!所以我特地請他謄抄一遍給我。

1987年作者(右)登門拜訪巴金。
1987年作者(右)登門拜訪巴金。

在作家的信劄中,我收有蕭乾信件共有7、80封。信劄牽涉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他的書稿、生活、近況等等。他是一個熱心人,他還向我推介不少海外文化界朋友。他的字比較潦草,但仔細辨認,還是可以明瞭的。

俞平伯先生的信劄特別珍貴,都是在八十歲以後親筆寫的信,共有27封,也是十分珍貴。

錢鍾書的信劄都是用毛筆寫的,如他的文章,揮斥方遒,龍飛鳳舞,蒼勁而逸致,很有收藏價值。

關於墨寶方面,沈從文、俞平伯、茅盾、葉聖陶、蕭軍、端本蕻良、汪曾祺、趙清閣、張充和等都是文人、作家兼書法家。

蕭紅的三個男人──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我與他們都有較多交往,也有他們三個人的墨寶,並略窺他們之間覆雜的關係。

俞平伯的書法十分清秀,別有風骨。某次,他知道我要搬新居,特別寫了一對聯來志賀:

既醉情拈杯酒綠
遲歸喜遇碗燈紅

我搬了幾次家,這對聯一直懸掛在我的客廳中。每次歸家讀到這對聯,都會令我感到難言的溫煦和親切感。

作家中,擅畫畫的,就我所交往的,端木蕻良和汪曾祺是特別出眾的。前者是芸芸東北作家中最是才氣橫溢不過的;後者的小說、散文都很空靈而慧黠,他的書法、畫也很講意境,備受稱許。

金庸曾說過,他沒有真正學過書法,但他的書法自成一體,別饒興味。他為我 2000 年兩部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隨筆《魚化石的印記》、《永恒流動的情感》題的字,言簡意賅,很有情味。值得一錄──

魚非當年魚,石非當年石,
魚化石中,宛有當年在。
你非當時你,我非當時我,
我心中有支歌:「記得當時年紀小」。
心中宛有當時在 —— 有你,有我,有當時。
為耀明兄《魚化石的印記》作
──金庸

2011年6月14日作者與金庸設於港島香格里拉酒店龍蝦吧。
2011年6月14日作者與金庸設於港島香格里拉酒店龍蝦吧。

許多天、許多年之前,情感曾在你心中流過,
今天、明天,明年、後年,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卻永遠流不盡,
因為有些情感──是永恒的,那是深情。
為耀明兄《永恒流動的情感》書
──金庸

此外,我還擁有金庸一幀較罕有條幅。是我請金庸為我題鄭燮的《竹石》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結果金庸根據後兩句詩的意思改寫題贈給我:

千磨萬擊強身術
東西南北過耳風
耀明兄有勵志聯謹為書之
──金庸

寫這對聯的時候,我剛給金庸擋了一位文人的暗箭(以後有機會我會專文解釋),從這對聯用意可想而知。後來我一直把金庸的墨寶懸掛在廳中,以為自勉。

以上這些手跡以及書寫的文字,都是深情的,曾在文化人心間中流過,以筆記下,也將是恒久的。

知名學者、文學評論家嚴家炎教授百忙中慨然賜序,嚴夫人盧曉蓉女士從旁協助糾正文稿資料,不勝榮幸,深受鼓舞,銘然於懷!

此書能夠成功出版,特別要感謝吳義勤兄。在一次文友飯局中,談起我與作家的交往和作家手跡收藏,他主動過表示作家出版社樂意出版此書。本書大量後勤繁雜的編輯工作,得力於丁文梅女士及彭潔明女士辛勤的付出,謹此一併感謝。

新書介紹

書名: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名家手迹背後的故事
作者: 潘耀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