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運感受運動員的抉擇

能夠踏足奧運這個體壇重要舞台,運動員背後都會有一個感人故事。

從奧運開幕起,每天都欣賞到很多比賽直播,以至賽後訪問,相信大家都感受到運動員們所受到的壓力、開心等不同經歷。

其實這些經歷總會出現在所有國家運動員身上,因為能夠踏足奧運這個體壇重要舞台,他們背後都會有一個感人故事。就如前兩天在羽毛球場贏得男單金牌的丹麥球手安賽龍,於勝出後不停地哭泣,從他的激動和飲泣的表現,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在羽毛球運動生涯中一定經歷了不少的挫敗和成功。

同日香港乒乓球女團在先輸第一場雙打後,連追三場反勝羅馬尼亞,歷史性晉級四強,也令我們感受到運動員的付出和在遭受挫敗後,如何能夠站起來的心路歷程。賽後受訪時,女團成員李皓晴跟大家道出她在之前16強賽事中,意外不敵巴西球手所遭遇到的莫大挫敗感,及後她在當天晚上接受隊友和隨隊心理學家的支持和輔導而重整心態,最終能夠在這場八強賽中重拾信心,為港隊取得關鍵一分。

繼後電視台安排了港隊主力杜凱琹的父母接受訪問,以及跟杜凱琹透過視頻直接交流,也讓我們知道當她在中學階段要轉為全職訓練時的一次艱難決定。如果當中沒有父母的諒解和支持,我們也可能沒有機會看見今天擁有高水平乒乓球技術的杜凱琹。

原刊於《香港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