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三十四:大壯卦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大壯卦由震卦和乾卦組成,上「震」下「乾」,「震」為雷,「乾」為天,所以說「雷天,大壯」。
「大壯」,不必費辭作甚解,大壯就是很壯的意思。這個很壯,我們可從雷的位置來看。古人想像中雷是會潛伏的,因此隨卦說「澤中有雷」,復卦說「雷在地下」;古人的觀察中,雷是出於地的,所以豫卦說「雷出地奮」,雷本身所呈現的現象,是很有威力的,可以說是「壯」,現在,雷已上至於天,聲威可知。因此,雷和天,合成便是一個「很壯」的象。俞琰說:「雷在地中,則陽氣潛藏,出地則陽氣奮發,在天上則陽氣甚盛,是『大壯』之象也。」(《周易集說》)有人把「壯」解作「衝撞」、解作「傷害」,這是因為要適應爻辭而產生的解釋,解《大象傳》時,可以不必作這樣的解釋。
《大象傳》從這個「很壯/很有力/很強」的象,提出什麼警誡呢?「君子以非禮弗履」。這可有兩層意思。
首先,這股強大的力量,是用來做克己的工夫的。假如一個人聲勢顯赫,能做到處處守禮嗎?這必須要有一股很強大的克已力量,才能做到「非禮弗履」。履,踐履,就是去做的意思。「人之克己,能如雷在天上,則威嚴果決,非禮在所必去矣。」(陳夢雷《周易淺述》)朱熹解釋這句話,也說「自勝者強」(《周易本義》)。「自勝」,就是自己能克制自已。
大壯之勢或是禍患根源
其次,強大的勢,可能是禍患的根源,所以見到這勢,更要處處守禮。因此《大象傳》便提到「非禮」了?
「非禮弗履」,在卦象中有沒有根據呢?解《易經》的人,差不多對每一個詞,都能在象中找到根據,不過,可能要動用到每個象不同的象徵意義。就拿這一句為例,陸績(三國時易學家)說:「天尊雷卑,君子見卑乘尊,終必消除,故象以為戒,非禮不履。」(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意思是說,天和雷的地位不等,現處在卑位的雷反倒在在尊位的天之上,這個現象一定會消失,因此要引以為戒,反身守禮。大家可以看到,這裏的「天」和「雷」,都反映着一定社會階級的意味。
俞琰則這樣解釋:「震」是足,「乾」是頭(這是八卦的另一組象徵義,八卦各象徵人體的一部分)把腳放在頭上,是極之不合禮的事,因此告誡「非禮弗履」。再拿另一組象徵來看,「乾」是君,「震」是臣,「雷乘『乾』,為臣強之象。」(朱震《漢上易傳》引史墨語),功高震主,禍必及乎身,歷代屢見不鮮,因此還是要「非禮弗履」。還有,高享《周易大傳今注》則說,天比朝廷,雷比刑罰,以雷在天上比刑罰掌握在朝廷之手,君子見此象,從而畏懼朝廷之刑罰,非禮之事不肯行,以免陷於刑辱。
上面所列,已分別採用了四組不同的象徵義。要是我們簡單一點來看,「雷在天上」,本就是一種極強而有力的狀態,物極必反,而要預為之戒;反映在人的行為上,便不要恃強傲物,一切行事都要守禮。這條《大象傳》辭,就是見卦象呈過強的趨勢,所謂「大壯」,因而提出訓誡。
見大壯之象便要警惕自己
碰到過強的便加以抑制,不使走向極端,是中國傳統教育中重要的一環。《論語》中記了一個孔子和弟子對答的故事: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路和冉有向孔子問同一個問題:聽到一件合義的事,便立刻去做嗎?孔子對兩人給了不同答案,對冉有他說:「聽到就立刻去做。」對子路就說:「家中還有父兄,怎可以聽到就去做呢?」公西華不明白為甚什對同一個問題,老師會對冉有和子路各給予不同的答案,便問孔子。孔子說:「冉有為人,畏縮不前,因此我要激勵他;子路有兼人之勇(一個打得兩個),因此我要他審慎一點。」
「由也兼人」,不就是「大壯」嗎?見「大壯」之象,便要警惕自己,「非禮弗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