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之父」魏華星:創新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熱情

「我心中最關心的問題,是一個方案慢慢踐行出來的過程。經驗告訴我們,創新,最重要的是一個人想解決問題的 passion,即是說,到底我們有多關心那件事。」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人稱「香港社企之父」的魏華星,應邀參與 NU SKIN 主辦的「創新趨勢論壇2015」,分享創新社企的心得。同場出席的講者,包括提倡藍色經濟創新而聞名的剛特‧鮑利教授(Prof. Gunter Pauli)、如新集團大中華區域總裁范家輝、以及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並由香港中文大學陳志輝教授及資深傳媒人方健儀分別擔任主持及司儀。
 
本社整理論壇主要內容,並將逐一發表。本文為魏華星演講內容全文:
 
不知為什麼想起 innovation (創新)這個字就想起 Steve Jobs 喬布斯,他真的改變了很多東西。我覺得今天很多人想改變,不是為了自己或滿足感,現在有些社會企業家,希望用創新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
 
先介紹我們的機構(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剛才跟大師(Gunter Pauli 教授)的交流很有意思,他說其中一樣的 innovation,就是 reconnecting things,有點類似我們的工作,就是 invent、innovate、invest,從頭到尾開創一些新的概念,將一些問題解決,孵化造成社企出來,然後投資。我覺得社會有很多好的資源。有些人捐錢,不一定想做總理上台唱歌這麼簡單(眾笑)。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網絡、技術,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現在也有很多專業人士,他們未必可以辭職去做一些改變,但也利用自己的知識和商業網絡貢獻社會。亦有很多人有新意念,但不知如何做,我們便把好的資源重新整合起來,這就是我們想做的工作,有幾個共通點想帶給大家。
 
第一,做沒有人做的事,並希望以新的形式成就出來——除了公眾覺得有趣外,也希望在大家覺得很難解決的社會問題上,以新的方法切入。
 
第二,以商業形式,讓這些社會創新持續發展——希望幾年後能有自己企業模式,一直經營下去。
 
第三,希望帶來 transformational factor(轉變因素),為行業帶來改革——為一些社會問題打通一些路,行通了以後,很多人就會跟隨。
 
香港看似是富裕城市,但存在很多問題。人口老化是好例子,十年八載之間,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會增加一倍,很多老年服務也很欠缺,但現在很難有到位的應對方案。
 

輪椅也可搭的士

 
幾年前,我發覺坐輪椅的人很難坐車。梁淑儀 Doris 是「鑽的」CEO,她因為媽媽中風,要坐輪椅,突然變得很無助,外出看病也很困難,就想為何這麼大的城市,也沒有一輛的士可以服務輪椅?現在一個的士牌要700幾萬,把很多東西捆綁了,但,當我們有一個很大的決心想改變一件事,便有成功的機會。有多少人在街上見過「鑽的」?(眾舉手)——也頗多人看過,你們真是時運高(眾笑),我們只有六架車,遊走全港各處。
 
也許有些人誤解了,其實見到的是我們的 competitor(競爭對手)——我們不叫 competitor——他們是星群的士,有數十架車。「鑽的」做了兩年後,已經可以自負盈虧,已有八萬多、九萬單生意,提供24小時 call centre (電召中心)服務。有些的士司機見我們做了幾年也「未死得」,經營得住,也想一起做這件事。這就做到了我們當初的原意,成功帶來新的風氣。社會企業家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做好這件事,而是想多些人一起做,希望最終自己老了以後,就像 London 一樣,所有 London cab 也可以放輪椅,希望每一個的士行業的人,也希望他們的車,輪椅能夠上到。
 
這些情況並不陌生,很多人住在七平方米、十平方米的地方,深水埗100呎的單位,月租5,000至6,000元,很多人用大部分積蓄或收入交租,小孩子無一餐溫飽。這不是少數情形,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我們估計,20至30萬人住板間房也不出奇。香港貧富差距嚴重,堅尼系數世界第一,前幾年新加坡「贏」過我們一次,這些年我們仍排很前。
 

一間房 讓單親媽媽發光

 
有個人,他認為香港應該用地產去解決地產問題,看似天方夜譚,經過幾年努力後做了「光房」(編按:即要有光(社會地產)有限公司)。理念很簡單,很多業主以低於市值的價格租一間屋給我們,然後我們以低價轉租給單親媽媽,改為光房。這些分租是合規格的,住戶會共用客廳及廚房。「劏房」最毒的是 isolation(孤立),它把鄰居關係拿走,住的人自我形象低,會愈來愈不懂與人相處,但不少母親,住了光房後笑多了,心境比較開朗,開始懂得與人相處。
 
我們重視業主與租客的關係,業主能租屋給我們,是因為他們手上有些空置的單位。我們會幫住客計劃一個可負擔租金,最多住三年,是有限期的,但是簽了租約之後,維修等等,什麼都不必操心。我們只收管屋費,令光房可以自負盈虧。我們已經收到35間以上的單位投入計劃,服務超過60個家庭、150至160多人住在裏面,最近政府看了這個方案也很欣賞我們,並租了一整橦大廈給我們發展這個計劃。(眾鼓掌)
 
我們只要踏出第一步,就能慢慢地解決一些問題。「光房」有兩成婦女住了一年半就搬出去了。也許找到好工作、排到公屋,或者沒有那麼害怕與人相處等等。因為各種原因,原來與人相處是貧窮戶的一大困難,這並不是什麼6,000元、給他們什麼食品就可以解決的。
 
「很多創新方面,最重要的是一個人想解決問題的 passion(熱情):<br>到底我們有多關心那件事。」
「很多創新方面,最重要的是一個人想解決問題的 passion(熱情):<br>到底我們有多關心那件事。」
 

食少一塊牛扒 省4,600公升水

 
今天香港廚餘很多,人均肉食消耗量也很多。有多少人正參與 Green Moday?這裏人數好像不是太多,原來今日香港已經有23%的人正參與 Green Monday,最少吃素一天。今天,有14.5%碳排放問題來自肉食,一年等於開七萬公里汽車的碳排放。減排由餐桌開始,不是完全不吃,而是吃少點肉。星期六、日吃太多,星期一可以調節一下,不但對自己的身體好,對環境、對食物鏈也好。吃一塊牛扒的排水量,差不多有4,600多公升,我們每天也只喝兩公升的水,差不多等於一個人喝幾年的水,才等於一塊牛扒的排水量。三年來這個計劃,令香港有素食習慣的人由5%,增加到現在23%,我們還推廣到北京、上海、美國、南非。
 
時常有人認為做環保,應該是有大學學位或研究的人才去做,但其實,只需要每人做一小步,每人看見他們參與這件事的重要性,就會再刺激他們向前努力。Inspire、passion、invent(啟發、熱情、發明),不單是空想而已。很多人覺得,有人拿出300萬來,就會想到一個創新的方案,實情是,我心中最關心的問題是一個方案慢慢踐行出來的過程。經驗告訴我們,創新,最重要的是一個人想解決問題的 passion(熱情),即是說,到底我們有多關心那件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很多人關心「me」,經常想「我份工」、「我將來的退休金」、「我兒子的學校」,但很少人留意到 me 的倒影是「we」。多些人想我的鄰舍、同事、我是社會的一份子,我不能保證這樣能改變世界,但能改變你的開心指數,希望讓大家思考我們是一個「we」。
 
講者簡介
 
魏華星為「香港社會創投基金」之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從事商界多年後,於2007年創辦非牟利慈善創投基金,以投資方法和專業力量,支持香港社會創新之發展,參與社企項目包括「鑽的」無障礙的士、「綠色星期一」、「光房」可負擔房屋、「全城街馬」、「盛食同學會」及「遊樂道教育」等。他亦同時擔任大學兼任客席講師、專欄寫作及政府公職等,閒時最愛跑步,曾挑戰北極馬拉松及戈壁沙漠超級馬拉松。魏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於2013年獲頒授榮譽院士;並榮獲2011年度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12年度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及2014年度《亞洲目標性經濟100名》。
 
活動簡介
 
「NU SKIN 趨勢論壇」是一年一度由 NU SKIN 大中華主辦的大型盛事,舉行地點橫跨兩岸三地。每年均會邀請一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擔任嘉賓,分享時下的新觀念及新作為,藉此讓更多人獲得啟發,創造更美好的世界。過往的論壇曾邀請過全球趨勢觀察家大前研一、紐約時報暢銷書《大趨勢》作者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醫學巨擘何大一教授等世界級大師擔任主講者,藉由國際級大師的前瞻觀點,引領兩岸三地趨勢議題。
 
(本社並列本屆論壇協辦機構。)
 
(圖片:灼見名家傳媒)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