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士行業發生兩件大事:第一、17個的士業界團體於本月初成立香港的士業議會,聲稱於明年推出自行開發的召喚的士手機 App,並設有評核制度,獲得評分高的司機有獎金作鼓勵,但評分低的司機則會受罰。第二、政府將於明年推出以公司形式營運的豪華的士服務。
這兩件事是由的士司機服務不理想引起。如果讀者有留意的士服務投訴數字,與司機違例行為有關的投訴竟然佔大多數。最有趣的地方是司機的兩項違規行為,包括拒載和濫收車資的數字,於過去十多年顯著上升。這不外乎反映的士司機質素良莠不齊和收入過低,加上政府沒有採用有效措施,打擊的士司機違規行為,最終令的士行業陋習叢生。
現時成立的香港的士業議會,沒有可能解決本地的士服務水平不理想的問題。從運輸處網站獲得的資料,已註冊的的士商或工會,已超過50個,可以說不同持份者各據山頭。而新成立的香港的士業議會,只是將部分的士商會或工會拉雜成軍。這是否有足夠力量改善行業生態,筆者相信大家心中早有答案。
新 App 效用成疑
香港的士業議會也提出為業界設計一個的士App,並採用評分機制獎罰司機行為。從表面來看,業界釋放誠意,希望改善的士服務質素低的問題。無奈,本地的士市場在過去幾年已有多個的士 App 推出,而這些 App 也設有投訴渠道,一旦投訴成立,被投訴的司機會被停止使用該的士 App。以筆者的經驗,的士 App 處理投訴的速度頗快,對乘客來說已是一個合理保障。
有數個的士 App 可以提供折扣,對本地乘客肯定有吸引力。香港的士業議會設計的 App 會否提供優惠?筆者不想在此作任何推測,但從這個議會的大部分成員結構和提出將會提供的士App服務,筆者不見得這類方法可以大幅改善的士服務質素。如果是可以的,乘客投訴的數字於過去幾年又怎會顯著上升呢?
政府推豪華的士 自尋死路
政府對的士行業監管,一向隻眼開隻眼閉。今天的士行業變得亂七八糟,政府實需要負上部份責任。今次政府提出的豪華的士服務形式,冀為乘客提供較優質服務。如果不熟悉的士行業的讀者,會以為政府採取新招,改善的士服務質素。但筆者告訴大家,這所謂優質和高級的的士服務早已在80年代初出現過,所以政府只是翻炒舊橋。一位的士老行尊告訴筆者,當時佳寧主席陳松青擁有的車隊,是以優質的士服務作賣點,例如司機需要穿制服,車廂座位套上白色座套,司機更可以與公司分賬,根據表現以金章和銀章分級等等。無奈,中英談判帶來經濟震盪,的士牌價暴跌,最終在缺乏資金之下,陳松青唯有將整隊車隊賣給另一間大型車行。
最近從報章報道得知,忠誠車行於今年初推出豪華的士服務,營運至今竟然已虧蝕500萬,反映市民對豪華的士的需求根本有限。政府竟決定於明年提供以公司形式營運的豪華的士服務,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如果撇除容許 Uber 落籍香港的問題,現時本地的士服務質素需要提升,才可以令市民滿意。由於筆者通常以的士代步,所以相當了解的士司機的行為。無可否認,利用 call 台服務或的士 App,可以解決市民尋找的士成本和乘客司機配對兩個問題,但仍無助解決乘的士時,司機出現的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所謂道德風險是指舉止無禮、不守規矩、駕駛行為不當、未有展示司機證、濫收車資、的士咪錶違規、不用最直接路線等等。筆者相信很多讀者也遇上不少的士司機有以上道德風險行為。以筆者為例,乘搭的士時,常常遇到超速駕駛司機,也只能忠告司機減低車速,心中總滿不是滋味,為何筆者要付車資給一位亡命飛車的的士大佬呢?
新科技有助監控
其實,絕大部分司機的違規和不當行為,可以透過適當監控的方法來解決。例如,不少先進國家的的士已設有全球定位系統,用作提供行車路線。對乘客(外國遊客)來說,這些資料可用於監察的士司機有否用最直接的路線行車、濫收車資、超速、拒絕駛達目的地等等。上月,美國紐約市部分的士更開始嘗試採用全球定位系統收費車錶(GPS-Based Meters),以規範的士司機的違規行為,顯示科技絕對有能力減少司機的道德風險。
最後,政府也要對司機的拒載行為作出強而有力的打擊。只要各方配合,的士的服務質素是有機會改善的。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亞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