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捷徑」不是偷懶,而是迎接挑戰

亞洲到北歐的船運,傳統路線是走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近年來出現一條新路:走俄羅斯東邊的白令海、俄羅斯北邊的北極海、經挪威,到荷蘭。

9月5日,一艘名叫「銀色探險者」郵輪,駛進了挪威西北邊的港口,結束了26天的航程。

這艘郵輪特別之處,是剛完成8077公里的航程。而且走的是「東北航道」。

亞洲到北歐的船運,以韓國釜山到荷蘭鹿特丹為例,傳統路線是走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

近年來出現一條新路:走俄羅斯東邊的白令海、俄羅斯北邊的北極海、經挪威,到荷蘭。這段路,比傳統路線短了5698公里,算是「捷徑」。「銀色探險者」就走這條。

為什麼過去不走捷徑?

因為北極海冰封。縱使在解凍的夏季,也要靠破冰船開道,才能行進。

也因為風險高。船經過,冰融化得更快,掀起的浪更高。沿線的港口設施不足,一旦出事,難以救援。

因此,這條美到極致的「東北航道」,只有少數人嘗試。

人生也是這樣。

任何年紀、行業,都有傳統路線。一條走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蘇伊士運河的康莊大道。行之有年、四平八穩。沒有驚天動地的美景,但也不會有驚濤駭浪的危險。

但任何年紀、行業,總是有少數人,想去探索、甚至開出一條「東北航道」。大多數人未必會去追隨,但也會蠢蠢欲動。

1878年,瑞典籍探險家諾登斯基爾,帶了20人,從瑞典出發,經過俄羅斯北方海域,航向亞洲,成為第一個走完「東北航道」的團隊。當今科技下都困難重重的旅程,他們在140年前就搞定。

默默無名地練功

這些選擇「東北航道」的人,有四個特色:

1. 他們不是一夜成功。諾登斯基爾在完成這壯舉的20年前(1858年),已經航向格陵蘭。20年內,在北極海和西伯利亞北邊的卡拉海闖蕩,多達七次。

2. 他們不會一路順風。諾登斯基爾的船在到達終點白令海峽的前幾天被冰封。這一封,就是十個月。

3. 他們不是只靠自己。除了那20名船員,瑞典國王贊助了所有費用,另一艘貨輪同行了一半航程,日本人在回程時幫忙修船。

4. 他們成功後仍不休息。完成壯舉後三年,諾登斯基爾再回格陵蘭,航過格林蘭東南方的冰封海域,再次創造歷史。

2019年的今天,在台灣各個領域,都有人在尋找「東北航道」。

他們默默無名地練功,也許已長達20年。

他們都嚐過被「冰封」的滋味。

他們成功後仍不休息,加碼航向下一個目標。

不是每個人都想走「東北航道」。這沒什麼不好,遙遠而平靜的南方航線,一樣對人類經濟有重大貢獻。

對於那些選擇走「東北航道」的人,我們未必要加入,但可以做他們的「贊助者」或「破冰船」,陪他們走一段,冰封時接待他們,或幫他們修船。

這樣,也許整個台灣,會找出一條「東北航道」。

原刊於王文華Facebook,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