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長處會變成你的障礙嗎?

我們教練界一個殿堂級人物寫了一本書,總結他的教練心得,一夜爆紅,這本書的英文名字叫 What gets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你一路以來賴以成功的,不會協助你未來成功)。書裏談到很多領導需要改變的不良習慣。這些具體的習慣,我們以後可以慢慢逐一細談。
我們教練界一個殿堂級人物寫了一本書,總結他的教練心得,一夜爆紅,這本書的英文名字叫 What gets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你一路以來賴以成功的,不會協助你未來成功)。書裏談到很多領導需要改變的不良習慣。這些具體的習慣,我們以後可以慢慢逐一細談。
 

團隊中的不同角色

 
但不說行為習慣,同樣的道理,也能應用在一個普通經理人身上。
 
好像我前幾篇文章說的一樣,專業知識與能力,是我們事業起步時必須擁有的,是入門條件。
 
開始時,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負責自己的一部分,做好自己的本份是基本要求,如果懂得跟同事配合,有團隊精神那更好。在這個階段,你是一個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
 
有表現,做得好,晉升了,有一個甚或好幾個下屬,變成一個小隊長(team leader)。這個時候,就不再只是做好自己的專業部分,還要學習管理下屬。不但要傳授自己的專業技能與經驗,還要懂得管人、帶人。怎樣輔導,怎樣放手,什麼時候放手; 怎樣激勵;怎樣分配工作,做到公平公正;怎樣溝通,營造團隊凝聚力等等。很多人的專業能力很強,但把他提升了,他還是跟以前一樣,只顧做好自己懂得的、做得好的專業工作,丟下下屬各顧各。不懂得一對一管理,更加不懂得管理好一個團隊。
 
好像我以前做 CEO 時,IT 部門的主管就是一個專業能力很強、非常負責任、心思細密、計劃周長的人。因為他這些優點,我未上任前我的老闆就提升他為 IT 部門的主管。但我到任以後,發覺他整天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計劃方案,自己想好了,就分派給不同的下屬去做,由他自己一個人統籌,所有項目的全盤計劃都在他一個人的腦海裏,沒有任何其他人知道。下屬每個人知道自己做什麼,但不知道其他同事做什麼,他們負責的部分互相間的連接與關係,所以他們只好各顧各。而那個主管自己就忙得要命, 整天朝八晚十,事情還是做不完。因為他怕員工專業能力沒有他強,總是把最難處理的一部分留給自己做,同時要處理不同部分的銜接,統籌。
 

專業能力是優勢,還是絆腳石?

 
這種種管理上的問題,就是這個主管還是停留在個人貢獻者的思維,只懂得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缺乏領導技巧,不懂得團隊管理。他以前做得好的已經不足夠,甚至可能變成他的絆腳石。
 
什麼是他的絆腳石?他的專業能力!因為他比所有下屬都強,所以他要自己來,但他要兼顧的事情太多,反而拖慢了項目的進度,部門的效率與業績。
 
最近我開始跟一個跨國企業亞太地區的女部門主管做教練。她非常好學,專業能力很強,年紀很輕已經管理一個龐大的專業隊伍,有幾個直接下屬經理,每個經理管理一個不小的團隊,其中有兩個年紀比她大,有一個甚至以前曾經做過她的老闆。開始時她跟我談她工作很忙,希望透過教練的過程,理順自己工作的優先次序。同時希望提升跟她團隊的溝通,因為她上任後把部門改組了,有一些下屬反映,改組後不太清晰自己新的任務與角色。但當我探問下去,發現她的溝通對象,是比較年輕的前線員工,她什麼都跟他們直接溝通,直接指示他們做。但跟她的三個直接下屬經理,好像沒有什麼溝通。我心裏很奇怪,為什麼她不跟自己的直接下屬溝通,透過他們管理這些前線員工呢?。
 
透過提問,慢慢的一層一層的剝開,歸納問題主要有兩個。第一,她對自己直接下屬的能力沒有什麼信心,感覺他們沒有她做的好,自己又焦急要做出成績,所以事事親力親為,直接跟前線人員搞定。那等於把中間的經理架空了。第二,其實她心裏有一點感覺那兩位年紀比她大的,心態比較保守,就是她問他們有什麼意見,他們也不會多說,所以她乾脆就不問他們,直接問下面的人。
 
但這是長遠之計嗎?她這樣做,短期來說,不只影響她這三位經理的士氣,她與他們之間的互信,更讓她自己忙個不了。對底層的員工來說,會有一點無所適從,究竟他們應該向誰匯報呢?跟中層的經理,他們的直接老闆,他們該說什麼?不說什麼呢?
 
長期來說,這三位經理沒有真正履行他們的職務,對公司是浪費資源,對他們自己來說,沒有成長的機會,也欠公允。
 

角色轉型:由小隊長到運營領導

 
其實,到了部門主管這一個職位,她已經不只是一個小隊長,一個 team leader。她已經是一個運營領導(operational leader)。 她要管理,領導的不是個別貢獻者,前線員工,而是自己有團隊的經理人。她要學習,要做的是如何協助這些經理做好他們的工作,如何帶領好他們自己的團隊;如何互信配合,讓整個部門真正的成為一個大團隊。管理有下屬的經理,肯定有別於管理一個前線員工。其中最主要的,是經理比較有經驗,有能力,有自己的想法。作為一個運營領導,她要學會更有遠見,更有大局觀;她的責任,就是帶領自己部門配合公司的策略,甚至提出新策略;作為部門主管,她需要代表部門跟其他部門溝通,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懂得怎樣跟其他部門互相配合。
 
這需要她放下她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專業探討,捲起衫袖與前線員工搞定一些專業問題,這些應該留給她的直接下屬,那幾個經理來做。如果他們的專業能力沒有她強,她的責任是培養培訓這些經理的專業技能,而不是自己直接做,不然他們永遠也不能提升專業能力,對公司沒有什麼好處。如果這些經理很保守,她怎樣打開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接受創新呢?
 
其實她最需要的是建立與這三位經理的互信,他們才會說話。她感覺他們不夠好,他們多多少少也會感覺到。那她問問題時,他們還會發言嗎?搞不好說多錯多,還是不說為妙。這是大部分下屬的心態,中國人猶是。如果她真的希望聽到他們的看法,她需要讓他們感覺她是會聽進去,會考慮,會討論的,而不是不同意就不理會,那他們以後更不會進言了。
 
如果她感覺他們不懂帶領自己的團隊,那她怎樣培養他們做好這一部分呢?自己直接做,可能短期效果快,但不是長遠的辦法。她自己沒有做好這三位經理的領導。
 
每一個職位的提升,都代表你需要多做一些以前沒有做的,同時也代表你要放下一些你以前做的,現在不應該再做的事情。
 
你要問自己,什麼事是只有我這個職位的人才可以做,應該做的?什麼是我的下屬應該做的?
 
我在那些地方可以增值(add value)?那些地方我可能礙事?
 
那些我要開始做?多做?那些我需要放下?需要下放?
 
我的工作,我的職位的目標是什麼?什麼是重點?我的優先次序是什麼?
 
我的時間分配反映我的優先次序嗎?
 

鮑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