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參加東京主辦的亞太區民主教育年會(APDEC),其中一個主題演講的講者是奧地圭子,1985年,她在日本創辦了第一所自由學校──Tokyo Shure School(東京新宿學校),一直致力推動兒童及青少年權利,後來得到政府認可,開辦了 Tokyo Shure Katushika Jr. High School(東京新宿葛飾中學),後來這類學校都叫民主學校,現在這類學校在日本約有一百間左右,規模由數名學生,到百多名學生都有。
認識日本的民主學校,是2014年,第一次參加國際民主教育年會(IDEC)。記得那年,東京一間民主大學,叫新宿大學(Shure University)的創辦人朝倉景樹,分享在日本如何推動民主學校合法化,他說日本有很多迷你的民主學校,人數不超過十人的也有。那時我很好奇,學生人數那麼少,學校如何營運?日本政府又如何接受這種迷你學校的存在?另類學校一般規模都不大,若人數那麼少的學校,在香港可行嗎?我帶著這些疑問,去參加今年由東京民主學校主辦的亞太區民主教育年會。
校園欺凌日漸增加
跟台灣及南韓另類學校有類似的發展歷史,也是在90年代開始,不願上學的孩子日漸增多,甚至走上自殺的末路,形成社會問題。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初期家長老師會認為是學生個人因素,例如懶散或不夠勇敢等。早期,學生不上學已很痛苦了,卻仍然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為大人們都認為不上學是個人問題,儘管不上學不用被人欺凌,但仍然受盡別人的歧視。後來研究發現,原因可能不只是個人因素,有可能是校園欺凌問題日益嚴重,並不是所有不上學的孩子,都不願學習,孩子仍然是希望上學學習的。這種不願上學的孩子,日本人稱之為「不登校兒童」。
在上世紀80、90年代開始,日本不單只在社會討論這一社會現象,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辦「不登校新聞」雜誌,分析研究不登校問題,並且由不上學孩子,撰寫及宣讀「不上學孩子宣言」,在民間用廢棄校舍,開辦自由學校,叫東京新宿學校,錄取年齡由5至20歲的學生,今天已開設多間分校。在2009年,日本民主學校聯合舉辦日本民主教育年會(JDEC),宣讀自由學校宣言,認為孩子不想上學,是可以休息的,若果仍然想上學,那可以去自由學校上學,他們都是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學校。孩子在那裏可以重新拾回學習的動力,找回自己存在的意義,可以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講座找來三位不同時期入讀自由學校的學生分享自己的經歷,有兩位已經長大了,大學也畢業了,他們也選擇從事社會公益事業,出版書籍分享不上學孩子的經驗,讓社會大眾更了解他們。
和台灣及南韓另類學校的發展差不多,原因則有點不同,台灣是老師打學生,南韓是學生自殺問題,而日本則是校園欺凌問題,引致學生不上學。但三地都因為教育系統出問題,結果成為社會問題,最後都是在民間自發,開辦另類民主學校,甚至得到政府接納,立法支持。
後來,在另一講座,奧地圭子分享,日本政府去年開始立法,支持這類「不登校兒童」。新立一條與教育基本法並行的法例──「多樣性學習保障法(Diversity of education depend on need of child)」。他們解釋,法例是要保障孩子可以以任何原因及理由,有權暫停上學,在家休息,或到非營利機構開辦的民主學校上學,而這類學校將可以獲得政府補助,而學生學籍可以保留在原有學校。這是一次官民合作的例子,他們爭取了三十年,終於可以獲得政府的資助,有法例支持。然而法例暫時只是保障拒學兒童,對於嚮往非主流學習的方式的家長或學生,則沒有納入考慮,現在唯一出路,首先要成為不上學孩子,才能入讀民主學校。
日本的民主大學
APDEC大會安排與會者參觀學校,讓大家各自選擇有興趣的學校參觀,我選了新宿大學(Shure University),久聞其名,日本的民主大學,究竟會是一間怎麼樣的大學?我猜測校舍不會很大,但又會是多大?學生有多少人?在大學裏要學什麼?
到達大學校舍了,是一間兩層的房子,是一間平凡的小房子,門外沒有氣派的大門,在門外屋頂處,掛有一個簡約的招牌,寫「NPO法人東京新宿」,地方約一千多平方尺,大學部還只是佔地下一層,二樓是另一間新宿學校的分校,供5至20歲學生使用,可算是中小學,共同學習的校舍,相信大學生在需要時也會使用。我理解地下就是大學部,入門的左邊有一個新公室,是「創業集團440Hz」的辦公室,往入一點走進去,是一很大的大廳,旁邊就是一些小房間,地方就這麼大,一下子便參觀完了,重點還是作為大學,他們的學習課程,這有待他們的介紹。
他們預備好午餐給我們,吃過午餐,是大學同學們的唱歌及樂器表演,然後開始新宿大學的介紹。大學現在有40名學生,年齡由16至23歲,有4名職員,而大學教師,則是來自日本各地的大學教師或專業人員,一共有50人,他們是出信邀請他們認為合適的人來當新宿大學的老師,當學生有需要學習某一專業時,便直接找那位老師指導。儘管學生人數不多,但學習興趣廣泛,包括哲學、人類學、音樂、戲劇、法律、歷史、電影、紀錄片等,但卻少提科學科目,可能是大學的教育方向比較偏重人文學科吧!
(待續)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