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很明顯中國人民銀行在來年貨幣政策取態已由之前穩健偏鬆、調為中性,即貨幣政策已篤定較之前收緊。(亞新社)
內地國債期貨早陣子現拋售,於一日內曾兩度觸及跌停機制,西方媒體擺明趁你病攞你命,大字標題寫成中國債市因沽壓而被迫停止交易。的確,一如內地好些交易員形容,投資者一覺醒來,終發現活在債市泡沫中,跟年中根本是兩個世界。
內地金融體系處高度槓桿,但市場判斷債市仍大難不死。首先明年有大批地方債轉置計劃出台,規模數以十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計,債市不能出亂子,現在早點震盪反更有利。其次內地仍缺乏資金出路的市場,銀行好、險企好,大量流動性,債券屬必買資產,何況在嚴防走資下,海外投資定較之前管得更嚴。
明年暫時毋須再提什麼減息
最近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愛作炒作題材,似乎要提高戒備。當局表明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印象中內地好一段時間在貨幣政策定調上僅「穩健」,現加「中性」字眼,很明顯中國人民銀行在來年貨幣政策取態已由之前穩健偏鬆、調為中性,即貨幣政策已篤定較之前收緊。
公布亦強調要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這點頗值玩味。如減息、降準及相對較多廣義貨幣供應是舊方式的話,至少明年暫時毋須再提什麼減息、降準了,若通脹預期升溫,加息倒是更有可能出現的政策手段。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比以往更務實及具針對性,且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重要位置,觀乎環球的宏觀大環境,無疑是為美國加息周期做定最壞準備。再者,基於美國加息期觸發的資金流向逆轉,市場潛在出現的震盪,中央好一句要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也實在可圈可點。如果認同資金氾濫是風險點根源的話,幾乎可以肯定,當局最少在明年一、兩季內相對收緊貨幣政策,讓潛在風險浮現,情況等如滅蟲專家關上門窗,噴灑殺蟲劑一樣。
內地廣義信貸佔 GDP 比重已由去年中的18%、升至逾25%。同時以高回報招徠的理財產品,6年內竟急升8倍,規模高達26萬億元,且大量牽涉風險、資金、年期等錯配,令整個金融體系關係愈趨複雜,連最簡單的抵押品最終擁有人也隨時搞不清楚,存在產品交叉感染風險隱患。大量理財產品供應者、券商及資產管理公司長期靠拆借市場低廉資金成本養活其高回報產品。觀乎統計,單以信託公司及理財產品中介機構為例,9個月內向同業市場拆入逾90萬億元資金,阿爺要煞停,恐怕資金市場緊張之局已遠超季節性因素了。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