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道,這回特首《施政報告》有關教育部分,其中一項,說要增加800個常額教師職位,在不喜愛深度閱讀的大社會染缸裏,霎時就是嬌,有能搶奪眼球的媒體青睞,加以報道就可以。
800個常額教師能聯想出什麼?學界與社會的訴求,不是說合約教師要走入政府正規編制(即常額)無門嗎?如今有800人可以被收編入常額,起碼就有800人受惠,不是很好嗎?問題是,增設800個常額教師的費用,從何而來?
如由學校資源調撥 屬老千戲一場
又有消息報道,政府不會為增設常額教師而額外撥款,只要從本來已撥給學校的兩筆款項中支出就可,這兩筆款項共100萬,分別為生涯規劃津貼的50萬,以及高中課程額外支援的50萬,羊毛出自羊身就好了。如是者,學校能支付給合約教師薪酬的總額,將會大大減少,概略計算,一位常額教師的全年薪酬支出,最少相當於1.5位,甚至兩位合約教師。可以說,在政府不會給「生」錢的前提下,校內一位教師可轉成常額的,就會解聘最少一位或以上的合約教師。從教育現場看,這對全港現職的、勤勤懇懇工作的眾多合約教師來說,是壞消息;而對學校過往能較自由運用100萬元撥款來說,是一層障礙;對學校整體人力資源分配來說,是減少而非增加。
筆者不懂金融市場,但也聽聞有「財技」一詞。直接點理解,就是通過財政作技術轉換,左袋入右袋,瞞天過海,商譽商機增大增闊,最後是袋袋平安;再直接點說,這是資本主義世界的買空賣空,歸根結柢,是老千戲一場。
寫到這裏,筆者想起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1946年日本戰敗之地,四處滿目死傷,頹垣敗瓦,但日本國會卻毅然決議,通過九年免費普及教育,是亞洲最早起步的國家。沒有財技的花巧,只有咬緊牙關的實體投資,為的不是能立竿見影,而是百年樹人的教育工程。我也想到我們的特區行政首長,在競選期間及上任之初,總是念念有詞,說在政府各項事務範疇裏,最熟悉的、最關心的,就是教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就800個常額教師的增添,學界持份者心中自有評價。
(封面圖片:亞新社)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