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心安」表白對港人的啟示

李嘉誠今次的「撤資」風波對港人有重大啟示,希望中央也可從中思量可否對港人多些理解和認同。
大家可以在網上找到這兩句「心安」的出處,以及蘇、白二人作這兩首詩時的背景和個人遭遇,無須我在此多言。整段回應獨特之處是不言「愛國」,卻道心安是吾家、歸處。李嘉誠可能認為箇中深意「一說便俗」,但在今天愚昧歪理充斥的香港,讓我文責自負,導讀如下:口唸愛國容易,國家進步當然是好事,但人生在世,最重要是求心安。哪裏令我心安,哪裏便是我的家鄉和歸處。我賺錢後回饋社會、造福自己所屬的中華民族是一回事,但做人、做生意在關鍵時刻如何抉擇,一定要安心才成。
 
李嘉誠幼年離開內地後,一直住在香港,後來他及家人入籍加拿大。這兩處地方應該令他心安。李嘉誠在香港成就事業後,便持續投資海外。他曾說過,大部分(七成)的投資是放在有民主和法治的地方。香港沒有民主,所以法治應該是最令李嘉誠心安的因素。
 

李嘉誠與馬雲

 
話說回頭,在法治不完善的內地,愛國商人得到方便經營的官場關係,從而取得較多,較好的投資機會。這個港商取得的營商優勢,即使完全不涉及個別官員的利益,也是符合國家統戰需要的國策。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李嘉誠不是第一個在內地大舉投資的愛國商人。但之前國家領導鄧小平和江澤民對他禮待有加,胡錦濤去深圳與他單獨接見,相比今天習主席的「沉穩」,見證了時勢的轉變。聰明如李嘉誠,豈會不察?
 
在一個有法治的地方,商人依法辦事,毋須愛國。在一個講求愛國的地方,商人便須在國家有需要時,做些不符商業利益或違反個人利益的事。(馬雲有句豪語:「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支付寶,我會在1秒鐘內把支付寶全部送給國家。」)
 
港商在內地投資賺錢,從來知道不能百分百在商言商。商人與國家關係好時,為愛國付出,代價有保證,關係轉差時,商人便可能要考慮多些商業或個人利益了。
 
李嘉誠應該知道在回應中沒有提及的一篇《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文章批評「別讓李嘉誠跑了」是落後於時代的不自信,卻同時指出「資本沒有國界,但商人有祖國。」
 

「去神化」的過程

 
在李氏回應發表後,《環球時報》的社評為事件定調:在內地人眼中,李嘉誠已從一個愛國愛港的模範變成逐利第一的商人;不過,內地人應該以平常心看待這個變化,李嘉誠也要適應這個「去神化」的過程。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