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樵耕讀──傳統知識分子的進退風度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父母的期盼。不過,政途險惡,性情仁厚的讀書人或者別有懷抱。

中國傳統以農立國,男耕女織是百姓的尋常生計。可是,農業生產受制於天時、地利、人和。天災、人禍不可測,要徹底脫貧,還得栽培子弟好好讀書,明白事理,一旦取得功名,便可晉身官宦之家。

這是父母的期盼,然後銳意栽培,「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不過,政途險惡,性情仁厚的讀書人或者別有懷抱。

孔子曾經讚揚他非常欣賞的弟子顏淵,「用之則行,舍(捨)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乎)!」能用於世則躬行其道,無可妥協則退守靈台,師徒契合,成為佳話。(《論語‧述而》)

孟子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諸葛亮躬耕南陽,等待伯樂的賞識,在〈誡子書〉裏叮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原來務農只為迴避政壇歪風,「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才是他的終極關懷,難怪失意的杜甫要追隨他「日暮聊為梁甫吟」。(杜甫〈登樓〉)

至於陶淵明,稍涉官場然後果斷辭官歸故里,除了〈桃花源記〉,已屆五十之年,依然寫下〈詠荊軻〉的絕唱。

士人歸隱或者內有玄機……

漁樵耕讀──隱士的玄機

其一  大隱於市,涵養韜藏

在人海的波瀾裏
捕獵閃爍星塵的影子
在書林翰墨之間
採擷世道芳華
在蔡倫開墾的田疇裏
鋤犂不輟
在倉頡的芥子微末處
省覽蓊蓊鬱鬱的須彌山

其二  跬步躬行,達人知命

然後慢步姑蘇城外
打聽江楓漁火映襯的愁眠
問訊松樹下拾趣的童子
趕上黎明摘取藥苗的樵夫
再回到市井淤泥
請教耕種明天的法度
好與靖節先生燈下商量
校讀前世今生的桃花源記

作者詩作的意象原型:

  1. 漁、樵、耕、讀的傳統義蘊
  2. 《論語‧泰伯》記載,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3. 人海波瀾:馬一浮〈八月十五夜月〉:「萬古中秋月,今年特地看。身雲同出沒,人海各波瀾。獨客乾坤老,千軍壁壘寒。巴山吟望處,北斗已闌干。」
  4. 蔡倫改良造紙技術
  5. 倉頡造字的故事
  6. 倉頡的芥子微末:「永」字八法:點、橫、豎、鈎、提、彎、撇、捺。
  7. 芥子納須彌
  8. 大隱於市
  9. 達人:雙關──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豁達之人。
  10. 知命:盡人事,聽天命。王勃〈滕王閣序〉:「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11. 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2. 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13. 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節錄)
  14. 商量:一起鑽研。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德義風流夙所欽,別離三載更關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籃輿度遠岑。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卻愁説到無言處,不信人間有古今。」
  15. 陶淵明(靖節先生)虛擬的「桃花源」

許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