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接見了特斯拉(Tesla)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此次會面後,特斯拉就宣布將與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展開合作,利用百度提供的車道級導航和地圖的基礎服務,在中國開發全自動駕駛(FSD, Full Self-Driving)技術 。
特斯拉與中國合作共贏
這次合作標誌着特斯拉為開拓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邁出了重大一步。在中國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增長最快、最具創新性的市場中,特斯拉需要尋求新的戰略布局,實現新的突破,以應對來自中國本土電動汽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挑戰。
6年前,由於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增長放緩,特斯拉未來的發展前景變得不確定。特斯拉的困境曝光後,公司的股價亦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為了尋求突破,馬斯克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市場。經過與時任上海市黨委書記李強的深入磋商,最終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支持,並在上海建立了特斯拉超級工廠。
這次戰略合作為特斯拉扭轉了局面。在短短的數年間,上海超級工廠已經成為特斯拉全球產能的中心點。不僅可以滿足中國市場需求,更是成為出口全球的最大生產基地。
但是,明知引入特斯拉將有可能對中國本土電動汽車製造商形成激烈的競爭,為什麼中國和上海政府依然願意與特斯拉進行合作呢?這與某些西方評論家經常指出的中國保護主義的言論不是互相矛盾嗎?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於2019年12月開始投產。到2022年,95%的零部件已由在中國當地生產的供應商提供。這些電動車零部件供應商以特斯拉為核心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供應商生態系統。而在中國其他地區,類似的供應商生態群體也在全國各地陸續形成,以更好地服務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需求。
其實,對特斯拉與百度合作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支持,同與當年批准特斯拉在華建廠的決定可以看出中國對待外資企業的態度。中國高度重視外資企業在技術創新和能力建設方面的貢獻,願意與它們開展合作,追求共贏。特斯拉等外資企業也希望同中國深化合作,實現互利互惠。
外資加深參與中國高質量發展
2024年4月16日至18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率領由西門子、拜耳、梅賽德斯-平治、寶馬、蒂森克虜伯和默克等企業高管在內的代表團訪華。這些德國的企業高管紛紛談到希望繼續在中國投資並與中國在更多業務領域開展合作。
在此次訪華之前,大眾汽車集團(VW)於4月11日宣布將投資 26.8 億美元,用於擴建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生產及創新中心,該中心自2017年投產以來,一直專注於電動汽車的生產製造和研發工作 。大眾之所以能在合肥市取得良好發展,是因為得益於合肥市友好的營商環境,及當地政府對於產業投資的大力支持。
在此之後,寶馬也相繼表示將深化在中國的布局,計劃對遼寧省沈陽市生產基地增加200億元人民幣(約28.1億美元)的投資,以促進其位於沈陽市的大東工廠的技術創新 。這也標誌着寶馬在中國紮根運營超過20年後,迎來了一輪重大升級。
同時間,總部位於盧森堡的鋼鐵製造商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宣布將在江蘇省常州市投資一個重大項目,生產用於清潔能源領域的磁性材料,這也包括供應電動汽車領域。
之前有不少報道稱在新冠期間大量外資企業正在離開中國,或將全部或部分供應鏈轉移到其他地方。但事實上,仍然有許多外資企業留在中國,一部分並加強了對中國的投資。它們重視中國市場,並意識到中國在它們全球企業戰略上的重要性。
中國的發展以高質量的發展(即科技創新)作為重點,它正在調動大量資源來實現這一目標。有些人將這種舉措稱之為「舉國體制」。透過我自己與外資合作的經驗,我知道不少外國資本願意參與並為中國做出貢獻,也成為了中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部分。
政府與企業共同建立龐大供應商生態系統
中國龐大的供應商生態系統的發展,離不開許多外資和本土企業的協助,以及許多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不僅為製造商提供財政和其他支持,還評估更廣泛的增值效應,包括從擴展的供應商生態系統中受益的公司數量、所獲得的專業知識、產生的創新成果,以及由此帶來的就業和稅收。
要做到這些,需要中國地方政府具備極高的大規模組織能力,同時,能夠協調和平衡這些流動的因素,亦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經過幾十年的試驗、學習和調整,合肥、蘇州、上海、和深圳等地的地方政府已經做得非常出色。
蘋果公司在近期暫停了在美國投資了大約100億美元並歷時10年的電動車項目,而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僅用了短短3年時間就推出了一款新能源汽車。小米能夠實現這一點,除了它的創始人雷軍的創業家精神之外,同時亦依靠了中國多年來在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建立的龐大的電動汽車供應商生態系統,並在中央政府的戰略指導下不斷發展。
中國已成第四次工業革命創新中心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有兩種力量在同時發生作用。 一種是通過脫鈎、去風險化和安全問題政治化等概念來分裂世界。另一種是通過強調全球互聯互通、全球化帶來的益處,強調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疫情等全球性問題的必要性來努力團結世界。
政客們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大多數商業領袖則盡量根據商業邏輯做出決策。我所接觸的許多跨國公司高管以及CEO都已經認識到,中國不僅僅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或供應鏈中心,它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創新中心,尤其是在先進製造領域。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與中國開展合作對於外資跨國企業在尖端領域取得創新,正向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馬斯克是一位聰明人,他深諳從中國獲得利益的道理和可行性,而中國政府也願意與他合作。最終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雙方都是贏家。這完全可以接受。
原刊於《南華早報》,本社獲作者翻譯後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