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5 年來首次出訪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是一次重要的外交行程。正如主席經常說,實體見面和交往的重要性,是無法被電話或視像會議所替代的。可惜的是此行不能早點實現,例如在2022 年,俄羅斯總統普京來北京參觀冬奧,然後一星期後攻打烏克蘭,陷中國於不義前,效果就必與現在情况有點不同。當時已有疫苗,Omnicron已成主流病毒株,殺傷力大減,全球大部分地區已重開,但中國仍堅持所謂「動態清零」,封關多近一年,經濟與外交代價都很高昂,人命代價是否低了也不明顯。
現今此行就被西方傳媒形容為企圖分裂西方聯盟。惡意抹黑肯定是真的,但選擇這3 個國家也絕非意外。最重要是首站法國,正因馬克龍總統經常提倡歐洲外交政策,應獨立與美國有所區別,亦較樂意與中國保持貿易關係。但最重要議題仍是俄烏戰爭,而馬克龍的立場是最強硬的,甚至建議北約(NATO)派兵到烏克蘭,遭德國強烈反對。法國不停警告中國不可直接或間接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例如供應軍民雙用物資和希望中國對俄羅斯施加停火壓力。中國當然否認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更警告不可重燃冷戰思維(其實美蘇冷戰後,歐洲反而出現多次小規模熱戰)。
中國對俄烏戰爭中立 烏國民對華負面印象比例升
在俄烏戰爭中,中國行動上肯定比美國和歐洲中立得多,沒有直接供應武器給任何一方,貿易上與俄羅斯擴大了不少,印度也一樣,做生意賺錢,無可厚非。口頭上立場是否中立,最重要的裁判應為烏克蘭人民,在2019 年民調中,57%烏克蘭人民對中國印象正面,只有17%評為負面;到了2023年,不幸烏克蘭人民對中國印象為負面的比例已大升至60%。
貿易談判,馬克龍又再如去年在北京一樣,無聊地邀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 )参加, 這名女士就是發明「derisking 」(去風險)一詞的人,看似比「decoupling」(脫鈎)輕一點,但其實更狡猾。不脫鈎的原因不是對中國友善,而只是實務,知道完全脫鈎是不可能的(暫時)。中國是禮義之邦,當然會尊重這名女士,但中國也對敵友分得很清楚,所以對待馮德萊恩依然一貫禮貌地冷淡。
歐盟對中國貿易政策投訴多多,包括所謂 unbalanced trade(不平衡貿易)、unfair trade(不公平貿易),和unequal market access(不對等市場開放)等。但請留意,西方極少投訴中國封閉資本帳,因為中國自願阻礙人民幣國際化,對延續美元霸權,甚至保持歐元地位,極為有利,亦會驅使中國與Global South 產生貿易矛盾,何樂而不為?
現今歐洲最懼怕的當然是中國電動車(EV)出口,據說歐盟的所謂「違法補貼」研究報告,數周內即將完成。增加關稅已是「forgone conclusion」(大家不是天真地以為調查是公平無私的?),問題只是多少?傳聞約在15%至30%之間,但有些歐洲分析機構如Rhodium指出,即使30%關稅,作用也不大,因為中國EV在歐洲的標價,雖已極具競爭力,但比中國售價高出1倍有多,所以需要高達55%關稅才會開始有效!如關稅真的只是30%或更低,今年中國EV在歐盟的市佔率應可輕易達到25%。之後歐盟再有什麼對策,就暫仍無法預測。
出訪其餘兩站,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都與中國(和俄羅斯)關係較佳,5 月7 日抵達Belgrade,亦有重大意義,當日就是NATO轟炸中國大使館,殺害3名無辜中國記者的25周年紀念日。中國誓言永不忘記此事,絕大多數中國人亦不相信這慘案是意外。塞匈兩國都很歡迎中國投資,在塞爾維亞已投資超過20億美元再生能源,BYD和CATL更已在匈牙利設廠,傳聞長城也即將宣布投資計劃。
想當年,為何NATO會在塞爾維亞採取轟炸行動?原因是南斯拉夫共和國(塞爾維亞加黑山),在Kosovo進行針對Albanian族裔人民的「種族滅絕」屠殺,死亡人數過萬,聯合國又未能通過軍事干預議案,所以NATO就寧願違國際法,以「人道干預」為由,選擇對塞爾維亞進行轟炸。經兩個月軍事行動後,殺害估計1500 塞人(加3條中國人命),塞爾維亞終願意退兵,停止Kosovo戰爭。
美校園示威反以巴戰 欠更強力訴求
快速向前到今天,以列色在加沙進行舊約聖經式圍城,估計已屠殺超過3.4 萬名巴勒斯坦人,大部分為無辜婦孺。美國年輕人有良知,因此近月數以萬計大學生,示威遊行,佔領了很多所大學校園,中心點可說是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其他大量名校,包括哈佛、耶魯、 UCLA 、NYU 和USC 等,都有類此行動。以筆者所知,部分校園示威已停止,部分已被警察用武力清場,有些學生被處罰,甚至被踢出校,但有部分佔領行動仍在繼續。
這些學生有三大訴求:
(1)學校捐贈基金應公開所有與以色列和軍火商有關投資,然後必須售出所有股份和債券等投資,完全切斷所有關係。
(2)呼籲以色列停火、要求美國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施加壓力。
(3)部分示威者支持巴勒斯坦人,甚至包括哈馬斯,繼續對以色列進行武裝扺抗,直至成功立國。至於最後是一、二或三國方案,就不得而知。
這些訴求都有道理,但我覺得較奇怪的是為何欠缺了兩個更強力的訴求:
( 1 )如果當年塞爾維亞屠殺了只約1 萬 Kosovo Albanians , NATO 已單邊決定進行所謂「人道軍事干預」行動,那麼現今以色列已殺害了超過3.4 萬加沙的人,為何似乎沒有任何美國年輕人,要求美國再次以「人道干預」為由,軍事介入,迫使以軍停火?我當然知道美國政府不可能這樣做法,因為與以列色的關係實在太密切。但年輕人應該更理想化,應該追求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2)即使不要求美國出兵,但最少也應該大聲要求美國政府以對付俄羅斯的同樣手段,去制裁以色列政府高層和富豪,把以國海外資產凍結甚或充公,最後把所有以色列銀行踢出SWIFT。
學生示威或受思想認知限制
學生都不蠢,很多都上名校,為何他們不要求這些?我認為主要兩個解釋:
(1)他們雖然自命woke ,但無奈思想、認知和想像力,都仍受教育制度、傳統和社交媒體所限制和控制,因此始終不能跳出社會定下的框架(paradigm)。
(2)另一個更差一點的解釋就是這些年輕人本身也有某程度雙標和種族主義。他們雖同情巴勒斯坦人,但他們仍非在他們心目中,高半等的白種Kosovo Albanian (雖也是伊斯蘭)和烏克蘭人民(東正教),因此不值得美國出兵救援?聽起來荒謬,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蘇丹(Sudan)內戰一年,已導致超過1.4萬人死亡,近900 萬名難民?至今尚未見過任何美國校園示威,關心此事。
不少香港人「心涼」,正在欣賞美國各校園的「美麗風景線」。2019年香港出現嚴重暴亂,美國政客竟然借機抽水,煽風點火,甚至幕後策劃都有可能。現在風水輪流轉,美國政府為何採取雙標,以武力鎮壓,人權去了哪?學生才代表正義,他們是無辜和無罪的!
未對事情深入了解 或傾向撐「手無寸鐵」學生
這種心態我完全理解,聽到拜登說和平示威是可以的,但不可違法佔領,毁壞公物和使用暴力,我就有點噁心。但要小心兩點,首先如果太過支持美國學生行為,會否反過來有對香港學生採取雙標之嫌?當然兩次事件的起因、行動、規模和暴力程度,都非常不同,但全世界年輕人的直覺、衝動和價值觀,肯定是有類似之處的。第二個觀察是一般人的自然心態,都是喜歡鋤強扶弱的,尤其如果事情發生在遙遠地方,根本沒有深入了解,本能地就會支持「手無寸鐵」的學生,反對手執槍桿的政府和警察。無知的美國人會犯這個錯,我們亦一樣會。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