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凌空着地教育

那時候的海星辦學,是贈醫、贈糧兼贈教,三位一體。可以這樣說,學童的身體健康、知識尋覓,乃至最重要的心靈培育,都在海星的着地教育,一體均霑。
澳門海星中學(下稱海星)現任校長黃彪先生來函,相約筆者回澳一聚並撰寫感言,以為慶賀海星建校60周年紀念。筆者當然樂意,並滿懷感恩從之,幼稚園三年、小學六年的朦朧卻又真實、懵懂而又步向對知識有點渴求的美好童年,就在這裏快樂度過。
 

海星培才 功不可沒

 
幾年前,時任校長蔡梓瑜先生也曾相約回母校,與海星同工分享教學心得,走入圖書館,見有「海星凌空」四字,切身體會,感受很深。那時候的澳門街破破落落,葡萄牙人的航海光榮浪漫,剩下殖民統治澳門的歲月,依然只有浪漫,是否光榮,就作別論。工商各業根本未曾振興過,學校教育的承擔,說得狠一點的,幾乎是「零」的投資。哺育下一代的責任,是家庭與絕大多數屬天主教會的學校,耶穌會辦的海星,就是其中一所,60年甲子,海星積福積德難以計算。 筆者在海星就學九年,譚志清神父都是校長,嚴而有愛是譚神父給我的總體印象。那時候的海星辦學,是贈醫、贈糧兼贈教,三位一體。可以這樣說,學童的身體健康、知識尋覓,乃至最重要的心靈培育,都在海星的着地教育,一體均霑,相信,這是下環街到高樓街的眾多舊街坊,百家尋常擁有的共識印記。 這裏要提出個人的實證,筆者家六兄弟姊妹,有五人都是經歷海星三位一體「三贈」的教育成長,受益無窮。筆者不能替兄妹代言,但自己的前途總可由自己以情理推斷,沒有海星九年的培育,今天哪有能力及機會在這裏談文說道。
 

胸懷普世 諜求福樂

 
筆者在香港從教30載,現為風采中學校長,一直以來,「僕人領導」是與眾多學生及教師相處的「管理」信念,師生的大小事情,若然能力所及,「幫得就幫」,這不是口號而是行動。主觀上,筆者更深切期待,日子有功,此一互助快樂的文化,能成為「風采人」的優良傳統。 事有根本,「幫得就幫」助人態度的追索,筆者是從海星學校及譚志清神父那裏受到感染的。「三贈」以外,一些海星畢業生要赴香港、去台灣,不論求生活抑或求大學,不少都由譚神父補貼金錢乃至衣物所需,並且再由譚神父親身帶領前往目的地,以防羔羊迷失。這是清清楚楚、實實在在的「幫得就幫」,筆者至今受用,不斷學習。 耶穌會的教育願景,有這樣的宣示︰「他們同時擁有一顆胸懷普世的心,願意為世人謀求福樂,特別是為那些貧窮和被忽略的人。」 海星凌空,着地教育,這裏並沒有辜負過去60年甲子,站在第二個60年的起點上,種子依然散播。筆者期待並深信,海星同仁,將繼續實踐耶穌會的教育願景,着力培育每一位學生。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