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公布的中國9月份製造業 PMI 指數為47,較上月的47.3更低,反映中國經濟的放緩速度持續。從宏觀角度來分析,雖然人民銀行在過去10個月已經5次減息和4次降準,但並未能力挽狂瀾,令中國經濟穩定下來。
筆者認為人民銀行仍有大量空間減息降準,所以中國經濟的周期性放緩問題是可以透過加大寬鬆貨幣政策的力度來解決。只要政策力度足夠,中國經濟放緩情況始終是會改善的。
講一套做一套的政策風險
現時筆者最擔心的是政策風險和結構性失衡兩個問題。首先,中央政府和處理金融政策部門在制訂大政策時,仍未能擺脫「一放即亂、一亂即收、一收即死」的魔咒。例如,人民銀行於上月曾連續3天將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下調,最後不但引發市場對人民幣匯價產生貶值期望,而且更令環球股市出現暴挫。人民銀行為了壓抑人民幣匯價的貶值期望,竟然多次在外匯市場干預人民幣匯價。從短期穩定匯價的角度來看,干預外匯市場是可以發揮作用。然而,市場力量始終大過中央銀行,一旦市場堅持相信人民幣匯價過強,匯價最終是會調整,而中央銀行只會落得失敗收場。
人民銀行不希望人民幣兌美元的匯價下跌太快是可以理解的,但干預市場是違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經常強調的:「中國要邁向市場化」。如果制訂政策者給予市場的印象是「講一套、做一套」,政策的可信性和威力會大減,對中國金融市場與外國市場接軌便很容易形成一個重大障礙。
經濟結構失衡
另一個窒礙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是經濟結構失衡。筆者相信不少讀者已知道中國的儲蓄率是全球最高的其中一個國家,如果大家留意中國過去20多年的經濟增長,的確是非常亮麗。以中國的收入為例,其 GDP 在過去十年已升了接近4倍,人均 GDP 也升了超過一倍。無奈,國家收入上升,但收入不均的情況卻愈來愈嚴重。但基本經濟學告訴我們,收入低的家庭難以儲蓄是因為他們的基本消費支出相對高,所以這類家庭沒有太多餘錢作為儲蓄之用。相反,高收入家庭在基本消費支出佔家庭收入的比率是相對低,因此其儲蓄水平也是較高的一群。
過去十多年的經濟發展造就不少高收入家庭。但國家收入持續上升卻未能令收入不均的情況減少,反而繼續增加。當高收入家庭儲蓄太多而低收入家庭儲蓄太少的現象持續,社會穩定性便面臨挑戰。當然,中央政府是不希望見到這情況出現,因此政府在制訂社會福利和教育政策方面一定要做得更好。
一孩政策推高儲蓄率
最近筆者多看了一些文章講述一孩政策對中國的影響。總括而言,這人口政策為中國帶來兩個後遺症:第一,家庭的子女數量減少;第二,社會出現男多女少現象。但這兩個後遺症卻可以解釋中國家庭擁有高儲蓄的原因。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男孩子供養父母是非常普遍。在一孩政策實施前,一個家庭有數名子女是非常普遍的。但當一孩政策推行後,家庭的子女數目大減。然而,中國人的傳統是兒子供養父母的,如果一個家庭有幾兄弟,在供養父母時是可以分擔財務壓力。但在一孩政策影響下,家庭的兒子數目急降,可能形成只有一至兩個兒子供養父母,所以在1979年或以後出生的男孩在成長後便需要增加儲蓄,以準備供養父母的需要。
男多女少 競爭性儲蓄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一孩政策製造了一個男多女少社會,這也可以引致儲蓄過高的問題。原因是父母為了令自己的兒子將來可以娶得妻子,便會增加儲蓄令兒子能夠在「婚姻市場」(marriage market)競爭。當然其他父母也有可以有類似想法,最終形成一個競爭性儲蓄現象。
以上兩個情況其實是反映一個人口政策可以為整個社會帶來明顯後遺症。要將一孩政策的問題解決,從而令中國家庭釋放部份儲蓄以幫助經濟轉型,這正是中央政府要思考的另一個人口政策問題了。
(封面圖片:設計圖片)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