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嘗屏山「九大簋」

屏山「九大簋」,因為有周潤發和鄧達智的加持,已經成為遠近馳名的圍村菜。在屏山唐人新村前村長鄧建國安排下,筆者和友人幾天前得嘗這道聞名已久的名物。

簋者,盛載食物之器皿也,本來是古代貴族的食器或祭器,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古時祭祀,有「二簋」、「四簋」及「八簋」,全是用雙數。粵、港、澳一帶沿用此古風,但改為「九簋」,喻意長長久久,再加上一個「大」字變成「九大簋」,以示筵席豐盛、隆重。圍村人慣稱九大簋為九缽。從字面看,九缽沒有九大簋來得那麼名貴,事實上,九大簋早已平民化,豐儉隨意,食客大多按照師傅指定的菜譜入饌,當然可要求更改食材,加入名貴的山珍海味,仍然是九大簋,但價錢相差很遠。

九大簋早已平民化

香港流行食盆菜,回歸後社團經常舉辦千人盆菜宴,令盆菜之名蓋過九大簋。兩者歷史同樣源遠流長,同樣是圍村喜慶經常擺設的筵席,食材也離不開雞、鴨、豬、魚、蝦,魷魚、冬菇等等,唯兩者烹製方法還是有分別,食味也不同。

九大簋每道菜分開上,舌尖可以享受到不同菜式味道,涇渭分明;盆菜的食材一層層疊上,各種味道撈在一起。另外,盆菜可大量預製,九大簋有限制,主要做傳統九大簋的食肆不多,屏山好像只有「聯哥」一家。可以說,九大簋的做法是盆菜的精緻版,宴請親朋,筵開三數席乃最佳選擇,數十席以至過百席的九大簋,味道恐失真。

「發哥」周潤發與鄧聯興師傅合照。
「發哥」周潤發與鄧聯興師傅合照。

聯哥店內張貼了白雪仙和鄧達智的合照。
聯哥店內張貼了白雪仙和鄧達智的合照。

聯哥出品 第四代掌廚

鄧建國招呼我們食的九大簋,就是「聯哥」出品,「聯哥」老闆兼大廚鄧聯興(聯哥)乃屏山九大簋第三代傳人,現在主要是第四代傳人(聯哥兒子)掌廚。聯哥父子招待過無數食家和社會名人,店內張貼了多張周潤發不同時期光顧的照片,已是信譽保證。過去的星期日,我們吃的九大簋菜單是:

  1. 小盆菜(豬肉、肉皮、枝竹、門鱔乾、蘿蔔)
  2. 了酸豬手
  3. 燉陳皮鴨湯
  4. 黃酒雞
  5. 神仙鴨
  6. 雞汁燴花菇
  7. 子薑鮮菠蘿
  8. 手打魚丸
  9. 炸金蠔

屏山九大簋名廚鄧聯興(穿黑衣者),在席上解釋各道菜精妙之處。
屏山九大簋名廚鄧聯興(穿黑衣者),在席上解釋各道菜精妙之處。

秘技名菜──黃酒雞

筆者朋友之中,有幾位是食家,他們不約而同的把第一箸對準黃酒雞,據說這是聯哥的秘技名菜。雞肉連皮非常嫩滑,黃酒調味真的獨到。聯哥在席間特別推薦這道菜,如何烹調當然沒有細表。宴後我回家翻書本,得知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飲料酒,現代的黃酒多以糯米為原料,也可以用粳米、籼米、忝米和玉米,蒸熟後加入專門的酒曲和酒藥,經糖化、發酵後壓榨而成。酒精度一般為16至18度。當晚吃的黃酒雞,雞肉切件,幾乎全浸在黃酒裏,上菜時稍為加熱,嫩雞透着酒香和酒味,絕配!

喜歡吃豬手的,對聯哥的「了酸豬手」肯定讚不絕口。我問聯哥什麼是「了酸 」?坐在我旁邊的曾志雄教授馬上代答:了即溜,酸溜溜的溜。果然,一小件豬手入口酸酸甜甜,很醒胃,豬手肥瘦得宜,韌中帶軟,冇牙都食得。本來大家寄望甚高的「燉陳皮鴨湯」,卻比想像之中失色,鴨身尚可,陳皮不足致味寡,吃剩了半鍋。「子薑鮮菠蘿」,大受歡迎,一片不留。聯哥說,最近找不到頂級的子薑,否則更和味。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