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3年的新冠疫情,香港社會自去年尾至今年初開始,終於步向全面復常之路。而幼稚園也繼中小學後,於2月中恢復全面面授上課。然而,進入後疫情時代,是否代表一切都回到疫情前?這幾年的疫情,確實令一些東西永久地改變。幼稚園教育又應如何應對這些狀況?以下將以筆者所參與幼稚園管理的經驗,分享一些觀察和想法。
幼稚園如何迎接教育復常?
經歷了3年間反覆不斷的停課和部分復課後,幼稚園終於在2月中恢復全面全日上課。經過長時間沒有全日上課,要在短時間內回復,幼稚園確實面對不少困難。這主要是在3方面,第一,是人手安排。在幾年疫情期,不少幼稚園面對收生不足問題,也減少了不少人員安排。因此,突然宣布回復全日上課後,便需要增加人手,而這並不是在短時間內便能安排的。
第二,是日程的編排。在疫情期間,就算學校復課,都是採用半日上課的方式。現在要恢復全日上課,也要改動幾年來使用的課程和日程。第三,是資源的調配。回復全日上課,意味着所需要的資源也要從疫情期間的半日需求,轉為全日,這也需要重新調整資源的安排和分配。
不過,以筆者的經驗看,其實幼稚園要迎接復常,並不是毫無準備的。不少幼稚園在去年還未正式復常時,已經逐步開放,有80%幼稚園已開始嘗試全日上課(但要在家長申請的前提下)。而不少幼稚園也早已預計全面復常,而制定了自己的計劃。因此,總體來說,幼稚園在迎接復常方面,是做得不錯的。
當然,始終是在3年疫情後恢復全面全日上課,幼稚園在應對方面也有一定限制。在安排上最有準備的是膳食方面,而在人手和運作方面則較為緊張,特別是老師們在半日上課模式下,下午能有時間處理其他事務,在回復全日上課下,便要思考如何有效管理和分配緊迫的時間。
後疫情下 幫助孩子適應乃一大要務
不過,筆者認為幼稚園在應對全日上課面對最大的難題,是孩子們的適應問題。畢竟經過了3年疫情,孩子們經歷了不少東西,包括長期在家,缺乏和其他同學或他人面對面接觸交往的經驗;而在長期在家下,家長需要負擔起孩子教育的職責,而他們的做法往往和學校不同。這令孩子回到幼稚園後,在適應校園生活方面面對很大的挑戰。
雖說教育乃至社會已全面復常,但3年疫情確實令不少東西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只是因疫情下長期停課,令一些學生不再回來,也有些學生長期未有正式上課。面對這些疫情下的新一代,過往的時間表、課程和活動規劃,不再適用。到底該如何去應對這些孩子回到學校後,在與人相處和參與群體活動上的困難?又如何因應孩子的狀態去調整課程和活動安排,盡早幫助他們適應校園生活,知道在學校內什麼時間該做什麼?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為後疫情的幼稚園教育做好準備
迎接後疫情的教育狀況,筆者認為幼稚園在因應新狀況下,如何安排和調配人手、教學日程、衛生等方面,固然面對不少挑戰;但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幫助孩子重新投入校園生活,並引導和促進他們的成長。面對孩子經過3年疫情,長期難以外出所帶來的情緒、社交和知識上的難點,實在是重要的契機,讓幼兒教育工作者們反思在教育過程中,應如何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及在幼稚園教育中,知識發展和人際關係何者孰輕孰重。
而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持份者,學校更應針對復常後的狀況,詳細規劃和調適課程、活動和整體校園生活的編排,幫助孩子更容易適應和融入校園學習;也應和家長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例如舉辦更多家校活動、收集家長的意見和孩子在家的情況,以更好地掌握孩子的處境和需要。
回望3年疫情,雖然為幼稚園教育帶來巨大的困難,但同時也帶給未來幼稚園教育發展一些重大的發展啟示。首先,是以後在面對如疫情等意料之外的情況時,幼稚園該如何為這些情況及早作準備,讓學校教育在此類情況下仍能繼續進行?此外,疫情下所引發資訊科技在教育乃至社會整體的急速應用和發展,在能豐富教育元素和促進教學策略創新的同時,也帶來應如何恰當運用的問題。這對未來幼稚園教育的發展來說,既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