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謝,需要理由嗎?

道謝是一種基於感悟的情意表達,對兒童來說,不是有討論空間的議題,不須以是非黑白的邏輯推理予以折服,或者以獎賞激勵他們實踐理性演繹出來的「真理」。

大家乘搭小巴可能會聽過,有些幼稚園學生下車的時候會說一句「唔該司機叔叔!」這是教師和家長言傳身教的成果。

不過,兒童長大了,向司機道謝的小學生似乎絕無僅有,至於中學生、大學生,滄海一粟或者也算奢望了。

道謝是一種基於感悟的情意表達,對兒童來說,不是有討論空間的議題,不須以是非黑白的邏輯推理予以折服,或者以獎賞激勵他們實踐理性演繹出來的「真理」。

言傳身教的感染成效,必須以處境的體會為基礎。幼稚園學生在父母陪同下乘搭交通工具,比較容易體會過程中的舒適、方便,產生愉悅的感覺。經父母或師長提點,將愉悅的感覺表達出來,已經是謝意的表達。其間不需要邏輯推理或什麼見解論證,是一種當下即是的歡喜和應對。

到兒童長大了,交通往還只是個工具性的過程,而且時間由他們自己主宰,功課、測驗、考試、工作、社交應對、資訊瀏覽、遊戲娛樂……佔據了所有自主的時間。他們如果保持教養,絕大多數只會在這些項目有所成就或得到實際好處的時候,對施予者說一聲「謝謝!」那些工具性而且不必接觸的服務者,根本不放在眼內。

這是一種生活體會的缺陷,這種缺陷導致我們忽略了許多為社會事務默默耕耘的勞動者。

近日香港發生多宗嚴重交通事故,追究法律責任、依法懲處肇事者當然是彰顯法治的應有之義。不過,檢討當事人的工作處境和身心狀態,作出相應的改善和支援亦是當務之急。

〈春聯兒〉和〈一件小事〉的啟發

葉紹鈞的〈春聯兒〉寫抗日戰爭期間,他與車夫的交往經歷。那位經常接載他的車夫有一段日子沒見了,再次出來營生時憔悴不堪,原來他的長子仍在前線打仗,幼子病死了。葉紹鈞與他親切交談,讓他說出心裏的悲傷,而且在歲晚送他一副帶有敬意的春聯,讓他重新振作起來。(註1)

魯迅的〈一件小事〉寫一位品格端正而且富同理心的車夫,在發生意外之後承擔責任親自報警,並且細意關心因他而受傷的老婦人。魯迅見證了一個小人物的善行,深切自我反省。(註2)

這兩個故事已經不可能在我們的時代發生,原因不是沒有了人間的委屈和善行,而是我們不能與交通工具上的司機交談,甚至連他們的身影也只是眼前掠過的空白。

接送乘客抵達目的地的司機只能以專業的態度,在他的座位全神貫注,完成安全駕駛的任務。試問由總站到總站,街道上的情況千變萬化,那位被尊稱為「車長」的「司機叔叔」什麼時間上班?什麼時間下班?車程之間有多少休息時間?午膳或晚餐之後會不會「飯氣攻心」?他們生活上遇上的坎坷得到適切的關注和支援嗎?

法律規管固然重要,背後的惻隱關懷又豈能大意?

「多謝」與「唔該」的分別

粵語「多謝」與「唔該」並非同義詞。前者本來表示對別人餽贈的謝意,涉及的往往是物質或金錢利益。後來受西方文化影響,得到別人讚美之後的謙卑婉拒,也變成欣然接受的「多謝」。至於「唔該」,一般用來表達對別人提供服務或予以方便的謝意。顧客購物完成交易後,店員會說「多謝」,顧客會說「唔該」;在擠迫的場合請別人讓路,事前說「唔該」,事後也說「唔該」。

「唔該」的本意就是「不應該」,帶有「不好意思,勞煩了您」的感激態度──那本來是我的事情,要你來處理,實在不應該。我們在食肆享受團年夜宴的時候,服務員為了生計而改動了他和家人享受團年夜宴的日子;我們帶着孩子上學的時間,司機付出了帶孩子上學的溫馨享受……

對那些上班的服務員,我們還要吝惜一句「唔該」嗎?

後記

謹以拙作祝福一切上班族,以及為上班族提供服務的上班族──工作順利,平安幸福!

黃昏的句逗──巴士裏的夕陽

日以繼夜的生涯太累了
搭上省略號的歸程
指尖的煩惱或者解憂程式
既然揮之不去
索性低頭打個盹
讓日影相隨的疑問和感嘆
都融鑄成溫馨的句號
留守夢魂
再續明天 (註3)

祝福一切上班族,以及為上班族提供服務的上班族──工作順利,平安幸福!(作者供圖)
祝福一切上班族,以及為上班族提供服務的上班族──工作順利,平安幸福!(作者供圖)

註:

  1. 葉紹鈞〈春聯兒〉
  2. 魯迅〈一件小事〉 
  3. 每一天的句號,只是人生的逗號。樂觀地說,我們都在撰寫自己的幸福故事。

許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