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承前周文章,彭教授再為讀者解說三個於媒體見到的「罕有字」。
一、亘
立委蔣孝嚴令媳,芳名舫亘,報紙加注亘之音為「宣」,但未點出字義。是的,亘之與宣音義皆同,俱宣揚、宣佈、宣通之義,亦是回應、旋轉之意。《說文》:「亘,求回也,從二,從回……象亘回之形,上下所求物也。」段玉裁注進一步解釋此字回從二之意說:「回者轉也……上下謂二,所求在上,則轉而上,所求在下,則轉而下。」——等于說把一個陰陽太極圖的動靜觀,用一個亘字表達出來。亘又與亙通,讀曰更(ㄍㄥˋ)或「ㄍㄣˋ」,作從此端直貫到另一端解,此諺語「亙古未聞」一語之所取喻也,而梁啟超〈題放翁集〉詩,更有「亘古男兒一放翁」名句。與亙字很接近的一個字題恆(恒)。字家說,此亙字之「中心一塊」,是之上、下弦之形,是週而復始之意,歷久不衰故曰恆。
二、豩
《聯合報》〈繽紛版〉「字找樂子」欄說,「三隻小豬」疊不起來,故查無此字(05. 24)。的確,字書並無此字,倒是有兩豬並排的「豩」字——音彬(ㄅㄧㄣ),亦音頑,頑蠻大膽之意,該是兩隻小豬頑皮地嬉戲。《說文》說:「豩,二豕也。」段玉裁注解之曰:「二豩乃兼頑鈍之物,故古有讀若頑者。」唐劉錫禹之〈答樂天見憶詩〉,即有:「筆底心無毒,杯前瞻不豩」之句。
三、禤
大陸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市委書記禤沛鈞,某年5月下旬訪問台北(《聯合報》,民國98.05.25,頁 A13),報紙在報導這一「罕見」姓氏時,不禁大談其可能源起。禤,音「ㄒㄩㄢ」,確是一個罕見古姓氏,字書多付闕如,連《康熙》字典也只簡單的引《字彙》說,呼淵切,音喧,又據《篇海》解釋為「姓也」(午集下,示部十一畫)。
《聯合報》同日同版之「小檔案」欄,將此字型構解說得十分漫畫化;說是鼻祖漢南越王趙佗所創造的字,當中的「示」為王者的講話、發文;「四」指四海,「羽」是龍袍;又說,鼻祖本是將門,明洪武年間離軍回戶,因而以禤為姓以紀先祖,故「示」為將旗,「四」為將軍背負的四面令旗,而「羽」則是鎧甲。
不過,若真的要字的形構去解釋禤字,似乎,又另有其他有趣線索。「四」該不是數目字的四,從甲骨文和小篆去看,最象「網」(四)字;「羽」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裡,都是羽毛成翅膀的樣子,就是鳥的意思,所以,網下之鳥,該是在說捕鳥這回事,是先民的一種自然幹活方式(和這部分最接近的,是小篆「曰字下邊一個羽」,音榻的字,象飛鳥振翅而飛)。
而示字從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去看,都如《說文》所說,「天垂象(天文)見吉凶,所以示人也」——示字不但象祖先神主牌位,「二」字下的「小」字,原是「三垂(行)明(流)星的意指(象個「川」字);是「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的意思,正如《易‧繫辭下》所說:「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擴大解釋,則是泛述鬼神之事。從這樣的視角來說,禤字就是一幅初民生活寫照——神巫之事的宗教活動加上捕獵營生!示;古又通祇(神祇),亦為姓(《史記‧晉世家》記載,春秋時晉有示眯明者);所以,禤姓另一種說法——源自黃帝之後的北宮禤及其以方國為姓的後裔,可信度較高。
封面圖片: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