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運輸 政策必須具備前瞻性

現在香港的碳排放量中,有兩成是來自運輸交通工具,如果交通工具採用零排放的燃料,對於政府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可起重大作用。

今年冬天,香港的氣溫明顯偏高,近日日間溫度一直徘徊在攝氏18至20度,令市民關心全球暖化的問題是否愈來愈嚴重。有專家指出,全球氣溫若上升攝氏2度,即會導致極端高溫,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而生態系統亦會受到重大衝擊,影響食物的供應。為了逆轉全球暖化的趨勢,國家已早在2020年訂立「雙碳」目標,計劃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並於2030年前「碳達峰」。特區政府亦訂立了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充電車位數量嚴重不足

現在香港的碳排放量中,有兩成是來自運輸交通工具,如果交通工具採用零排放的燃料,對於政府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可起重大作用。為了應對全球暖化,政府提出四大減碳策略,其中一項就是推動綠色運輸,當局提出,到2035年或之前,將會完全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停止再輸入燃油車及混能私家車,策略可取,但當局必須作好準備,為新能源車輛做好全面的配套。

到目前為止,最普及的新能源汽車是電動車,而電動車要更普及使用,必須要有足夠的充電樁。新登記電動車數量愈來愈多,根據環保署數據,全港電動車數量接近4萬輛,不過充電車位數量只有5000多個,等於7架車爭一個充電位。

政府在《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的規劃中訂立了目標,預計到2025年時,私人住宅和商業樓宇能夠合共安裝15萬個電動車充電位,希望政府講得出做得到,能夠落實這個目標,令香港一半的車位有充電設施。

充電設施數目不足,固然是一大問題,必須急起直追。但是,新能源汽車並不止有電動車,還有近年大熱、使用氫能燃料的汽車,當局也必須預先做好準備,迎接未來其他類別的新能源車輛出現,當中特別要針對技術已非常成熟的氫能。

以日本為例,已有4000輛氫能車、約160座加氫站。但香港現時連法例仍未容氫能車輛駛出路面。有巴士公司(城巴)引入全港首架三軸雙層氫能巴士,但因為法例不容許,連試在路面行也不可以,阻礙氫能車輛在香港運行,政府必須加一把勁,加快法例的相應修訂。

應鼓勵學者研究相關項目

早在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已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而上月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在「新型工業化」部分亦清晰表明會加強支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因此,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正能夠配合國家所需,同時亦能於本港綠色運輸、減少碳排放上作出貢獻。

香港要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的資源必不可少,政府在2020年投入4億元設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資助香港減碳和保護環境的科研項目,希望政府持續投入資源,鼓勵更多有志之士,研究有關綠色運輸的項目,並協助研究項目落地、應用。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幕式上提到「中國式現代化」,其中一點講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而減碳、減排,正是讓人與自然重建秩序的重要一環,因此,促進綠色運輸並不是單單為香港市民改善生活,同時也是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出力。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