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木春山
金正恩沒有在抗戰勝利70周年的天安門城樓上現身,而是以親信崔龍海代替,這讓很多觀察家感到些許失望。一個疑問是,金正恩不親自來華觀禮閱兵,是否意味着他不重視對華關係?
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多邊外交風險高
對金正恩而言,他不僅沒有出席中國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也沒有到莫斯科參加5月9日勝利日閱兵。這顯然不能用他對中俄關係都有不滿的說辭來解釋。因而是否出席閱兵式,不能作為朝鮮對外關係好壞與否的判斷理由。
閱兵式本身其實是一次多邊外交的場合。出席閱兵式的外國高層不僅與所在國官員晤面,也會藉此機會與其他參與國進行交流。而朝鮮顯而易見缺乏多邊外交經驗。特別是對當政近4年卻沒有一次外訪,也甚少接觸外國領導人的金正恩來說,任何一次多邊外交場合,可能都是極大的考驗。朝鮮外交方面或許判斷出,目前並不能通過這樣的活動,為金正恩形象加多少分,反而可能因為一些難以預料的事件使金正恩形像在國際媒體上被醜化。
其實金正恩有多次機會在國內「鍛煉自己」,比如朝鮮與俄羅斯、蒙古關係都不錯,兩國高級領導人都訪問過朝鮮,不過沒有金正恩與其公開會晤的報導。甚至蒙古總統到訪,出於禮節金正恩也沒有出面。一般有兩種可能解釋這種情況:一是金正恩對外交場合「怯場」,不善於表達外交辭令或不太了解外交事務;二是朝方另有安排,希望金正恩首次正式外交秀能獲得更大收益。顯然對在哪會晤,與何人見面等細節要精心考究。
從金正恩派遣崔龍海來看,也不能說明朝鮮對華外交不重視,相反能看出朝鮮對中國態度,並未有外界預期的那般過於強硬。
崔龍海為關鍵人物
中朝之間上一次的高層交往是在2年前的2013年,崔龍海就是「破冰」之人。當年5月朝鮮海上巡邏艇扣押中國漁民,導致中國輿論不滿、官方譴責。在此背景下時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常委的崔龍海作為金正恩特使訪華。2個月後,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率中國代表團訪朝,參加朝鮮戰爭停戰60周年紀念活動。此後中朝關係逐漸從前一段的緊張關係中緩和。
崔龍海已經成為朝鮮高層中,少有的與習近平等中方領導人有過直接交往的官員。他來華,自然體現了朝方和金正恩本人對發展對華關係的看重。
此外一個可以進行的比較是:5月9日莫斯科勝利日閱兵式上,朝鮮派出的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金雖是外交老將,但早已遠離朝鮮政治核心。他出使俄當然顯示對俄關係的重視,不過俄朝間更深層次的探討顯然不會由金永南來操盤。而訪華參加閱兵式的崔龍海在級別上比金永南低,卻是接近朝鮮核心圈的金正恩親信,由他出使中國而非金永南,顯然朝方更看重的不是禮儀上的面子,而是兩國交往深度的里子。
中朝關係的微妙變化
目前的中朝關係確實有些微妙。兩國高層交往自上次李源潮訪朝後一直中斷至今。回憶金正日時代,中朝關係雖有磕磕絆絆,但雙方高層往來一直未斷。金正日生前曾8次訪華。2010年5月-2011年5月這一年的時間裏,金正日曾3次訪華,這充分顯示了中朝友誼的重要性,以及朝鮮對中朝關係的真正重視。
不過中朝關係最近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比如2015年5月習近平和金永南都受邀參加莫斯科閱兵式,期間兩人有過會晤。儘管雙方沒有詳細報導,但是這種交流顯然預示着中朝高層接觸的恢復,金永南也成為2年間習近平見到的,除崔龍海之外,第二位朝鮮「正國級」高官。
這次崔龍海代表朝鮮和金正恩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相信也會傳遞並帶回積極信息,促使中朝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封面圖片:亞新社)
原刊於錦麟觀察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